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農忙,從抓青苔開始(周千山)

農忙,從抓青苔開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農忙,從抓青苔開始》中國當代作家周千山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農忙,從抓青苔開始

過完元宵節,鄉下稱之為出節。意思是親友團聚的春節已經結束,春種春忙就要開始了。

記憶里,每年的農忙是從母親帶我上山抓青苔開始的。早早起床,吃完早餐,一人提一個竹籃上山。直到竹籃里的青苔像山坡一樣堆起來時,我們才回家吃午飯。

青苔喜歡潮濕的環境,小溪邊,樹蔭下,岩石上,到處都是。春節前後的幾場暖陽,把青苔沐浴得又綠又密。幾天時間,抓回的青苔,堆在牆角已經有半個人高了。

那時候農村都種雙季稻,育秧的時間早。俗話說,窮人莫聽富人哄,桐子開花才下種。三月,白裡帶紫的油桐花剛開,天氣還比較寒冷,有時候還下雪、下冰雹。剛下泥的早稻種子需要用青苔覆蓋,以防被凍壞。

抓青苔不需要集體勞動,生產隊便分散給各家各戶自己掌握。需要時,大家便把青苔挑到田邊,由生產隊長、會計過秤記工分,每十斤可以記兩分。

抓過青苔,農事就忙開了。犁田耙田,清溝修路,到處一派繁忙景象。母親還會把辣椒、茄子的種子用紙包起來,放到棉衣兜里,給其加溫催芽。父親則把絲瓜、黃瓜、南瓜種子,放在火柴盒裡隨身帶着。連着幾個晴好的天氣後,母親就會把種子播撒到整好的土裡,用薄膜蓋上。

那時我在上小學,參加不了集體勞動,課餘時間便幫隊裡積肥。積肥主要是扯青、刨草皮。扯青便是扯青草,刨草皮就是連草帶根一起刨出來。集體那會每丘田都有一個漚肥的凼,專門漚制綠肥。挑到凼邊,有人過秤記工分。

我還割過牛草。牛是農家寶,春耕時,耕牛從早到晚都沒有休息,草也只有在牛欄里休息時吃。下午放學回來,我們便挑選剛發出來的嫩芭茅,用鐮刀割斷,紮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再合成一大捆,背到牛欄邊。芭茅雖然鮮嫩,但鋸齒一般的邊緣卻非常鋒利,小手經常被割得傷痕累累。

割完牛草還得扯豬草。每年正月,家裡都會買回一兩頭小豬,一直要餵養到十二月。父母親要出集體工,扯豬草便由我和姐姐承擔。山腳下,田間地頭,凡是豬愛吃的野草,都被我們扯過一遍又一遍。

那時候,過完春節,人就一天天地忙碌起來,吃的卻一天比一天差。不僅見不到肉的影子,連煮菜的油也越來越少了,餐餐是酸菜,榨菜。魚下塘,雞上抱(孵小雞),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但看到勞動的成果:豬一天天長大,禾苗由青轉黃,瓜棚里掛滿了瓜果,心裡就充滿了期待,仿佛下一個更好的春節就在眼前。[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