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軍械庫

來自 馬蜂窩 的圖片

本名 軍械庫

國家 意大利

軍械庫:位於威尼斯城堡區,原為國家造船廠和軍械庫,負責裝備威尼斯的海軍力量,很早即使用標準化零件進行大規模生產。 [1]

目錄

簡介

中國館的所在地——軍械庫 1980年威尼斯舉辦第一屆建築雙年展起,軍械庫開始成為雙年展的主要場地。今天參觀軍械庫,你可能會被它巨大的體量所震撼——但歷史上軍械庫的範圍遠遠不止雙年展遊覽手冊上標出的色塊。

軍械庫可以說見證了威尼斯的不斷興盛,又由盛而衰的發展歷程。它始建於1104年左右,主要用途是生產船隻。高超的造船技術支持着威尼斯共和國在15、16世紀稱霸海洋,在與阿拉伯人、熱那亞人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商業競爭中占據優勢,而威尼斯在海上的霸主地位又反哺着軍械庫不斷加建、擴建,把持着威尼斯權力和財富的命脈。在工業革命前,軍械庫是整個歐洲最大的工業綜合體,占地約45公頃,是整個威尼斯土地的15%。它規劃精妙,分工明確,外圍3.2公里長的城牆將其從公眾視線中屏蔽,內部不同區域對應不同部件的生產,在短短一天內就能組裝成一艘船。軍械庫在威尼托還有專屬的森林,用於木材供應。

隨着威尼斯地位的衰落和現代造船技術的崛起,一戰之後軍械庫走向衰敗,甚至逐漸成為了城市的負擔。體量龐大的工業建築面臨着改造再利用的巨大挑戰,1960至1980年間,出現了多種振興軍械庫的提議,但都未能實施。1980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成為了軍械庫新生的契機。藉助雙年展的不斷發展,威尼斯市政府得以逐步推進軍械庫的保護利用,目前,威尼斯政府已經買下了約一半面積的軍械庫,進行修繕利用,並用於藝術展相關的功能。

中國館就位於軍械庫中,2005年正式落戶。今年中國館由張子康擔任策展人,以「元境(Meta-Scape)」為主題,靈感來自錢學森對於Virtual Reality一詞的翻譯——「靈境」,強調一種虛擬與現實的融合。展覽基於「人-技術-自然」的人文語境,代表中華民族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創造的「認識結構」,以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山水」為主體,探索人類為未來世界共存而樹立的文明地標。

中國館以「元境」為主題,探索人類未來世界共存而樹立的文化地標。劉佳玉參展作品《虛極靜篤》。

軍械庫中另一處備受關注的展館是在戰爭之際臨時加入的烏克蘭館。展覽的名為「疲憊之泉(Fountain of Exhaustion)」,由12層漏斗構成,雖然頂部有源源不斷的水流,經過12層漏斗後,只能流下幾滴水。通過這一裝置,藝術家表達了地球資源的枯竭、疫情後的倦怠、社交媒體的疲勞和戰爭的疲憊。

烏克蘭館以「疲憊之泉」為名,表達對地球資源的枯竭、疫情後的倦怠、社交媒體的疲勞和戰爭的疲憊。

烏克蘭館外由沙袋堆構成的裝置也引人注目。它將烏克蘭為了保衛文物古蹟不受戰火摧殘所做的努力帶到了威尼斯。

烏克蘭敖德薩用沙袋堆保護城市紀念碑。

可持續的挑戰

「威尼斯雙年展」在1895年設立之時,目的是為當代藝術建立新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成功的。但雙年展在為威尼斯帶來遊客、關注、全球聲望和巨大收益的同時,也在與居民爭奪着城市空間。自1895年威尼斯雙年展開幕以來,它已從賈爾迪尼擴展到軍械庫,進而滲透進了整個城市中。建築、花園、畫廊和商店幾乎都被出租,用於舉辦展覽。威尼斯的居民發現,他們想要進入自己城市的公共空間,竟然還需要購買門票。

隨着遊客的增多,旅遊設施正在逐漸侵蝕日常商業與社區服務設施,也在不斷拉高居住成本。自1950年代開始,威尼斯的常住人口就不斷減少,老齡化嚴重。有數據顯示,威尼斯的常住人口正以每年2000-2500人的速度減少。2012年時,每天的遊客量已經超過了居民總數。按照這一速度,2046 年威尼斯將沒有真正的「本地居民」,這些古老而美麗的建築將被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買下,並只在假期短暫居住。

大型遊輪對於威尼斯的歷史景觀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過度旅遊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對威尼斯也是致命的,威尼斯由於受到潮汐和海平面上漲的影響,本來生態環境就尤為脆弱。滿載遊客的大型遊輪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對於水體的擾動,對瀉湖的生態環境更是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019年,世界遺產委員會警告說,除非威尼斯的保護狀況取得重大進展,否則委員會將考慮將威尼斯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參考來源

  1. 軍械庫, 途牛,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