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金河鎮境內,地處大興安嶺北段西北坡原始森林腹地,總面積107348公頃。東以大興安嶺山脈主脊為界與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南與內蒙古甘河林業局接壤,西、北與金河林業局、阿龍山林業局相連。保護區屬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有野生動物29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紫貂、貂熊、原麝、黑嘴松雞、白頭鶴、金雕、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8種。野生植物620種。大型真菌179種。珍稀野生動植物眾多,在獸類和魚類保護中均具有重要意義。「汗馬」為鄂溫克語「源頭」之意,即激流河的源頭[1] 。2015年6月9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國際協調理事會第27屆會議決定,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毗鄰區被正式指定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2017年,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中文名稱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金河鎮
氣 候寒溫帶大陸性氣候
級 別 國家級 區域面積 107348公頃
類 型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保護對象 寒溫帶明亮針葉林及棲息於保護區中的野生動植物
管理單位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目錄
地理位置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根河市金河鎮境內,地處大興安嶺北段西坡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2°23′34″—122°52′46″,北緯51°20′02″—51°49′48″,東與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南與內蒙古甘河林業局接壤,西、北與金河林業局、阿龍山林業局相連。距金河鎮區82公里,距根河市區168公里。 [8]
地質地貌
林密谷深的汗馬自然保護區靜立在大興安嶺山麓的主脊西側,平均海拔在1000――1300m之間,最高海拔1466米,最低海拔840米。保護區地質系海西早期斷裂活化運動中形成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地槽褶系額爾古納槽背斜,其岩系組成以岩漿岩的侵入岩和噴出岩為主,主要岩石有花崗岩、石英粗面岩、玄武岩、石英斑岩等。由於地形和植被的不同形成棕色針葉林土和沼澤土兩大類。其中棕色針葉林土包括棕色針葉林土、生草棕色針葉林土、表潛棕色針葉林土和粗骨棕色針葉林土四個亞類。沼澤土包括草甸沼澤土和泥炭沼澤土兩個亞類。另外,在河谷兩側的落葉松林下,有冰沼土分布。
水文
保護區內主要水體為塔里亞河,屬額爾古納河水系,是額爾古納河的主要支流——激流河的主要發源地。平均河寬20米,平均水深80厘米。它神聖寬廣的塔里亞河用它寬廣的胸懷融匯了安庫拉河、西肯河、吉那米基馬河、森蓋河等11條支流河,為保護區默默的輸送着水源,並且對黑龍江的水源和黑龍江下游的生態平衡,發揮着重要作用。
氣候
汗馬自然保護區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積雪深厚,夏季溫涼短晢,濕潤多雨,春季乾燥風大,四季溫差和晝夜溫差大。全年平均氣溫-5.3℃,極端最高氣溫35.4℃,極端最低氣溫-49.6℃,年平均相對濕度71%,春季3、4、5月最干,夏季7、8、9月份最潮濕,年降水量450mm左右,主要集中7、8、9月,約占全年總降水的70%,年日照時數2630.6小時,由於汗馬保護區位於中國內蒙古的最北部,並且海拔較高,與北極村漠河的嚴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保護區全年有10個月的時間有積雪,局部地區積雪常年不化。最大積雪深度達到50cm。無霜期只有80—100天。
區域範圍
保護區的總面積為107348公頃,核心區面積46510公頃,緩衝區面積37250公頃,實驗區面積23588公頃,區內森林覆被率高達88.4%。 核心區:核心區實行絕對保護,除必要的巡護檢查外,嚴禁任何人員進入,不得從事任何生產和生活活動,以使核心區內的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種群在嚴格的自然條件下自然演替和繁衍。原則上不在核心區進行任何工程建設。核心區總面積4651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3.3%。 緩衝區:緩衝區實行重點保護,在緩衝區內除可進行組織的科研、教學、考察等工作外,不允許從事任何生產、生活活動。工程建設中除保護工程、科研監測工程外,不設立與保護、科研、教學無關的工程。緩衝區面積37250公傾,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4.7%。 實驗區:一般保護區域包括實驗區及保護區外圍,將保護區與金河林業局相連的區域劃為實驗區,作為科研、考察、教學、旅遊基地,面積2358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2%。
保護目標
- 主要保護對象為寒溫帶明亮針葉林及棲息於保護區中的野生動植物。
- 植物:依據《內蒙古植被》對植物分布區的劃分,汗馬保護區植物區系屬於歐亞針葉林植物區、大興安嶺山地北部針葉林植物省、大興安嶺山地植物州。根據科學考察統計,汗馬自然保護區野生植物種類統計為620種,隸屬於110科296屬。高等植物88科222屬468種,其中包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或珍稀瀕危植物鑽天柳、岩高蘭、黃芪、草蓯蓉、大花芍蘭等,屬於自治區重點保護植物有9種。其中蕨類植物有10科14屬22種,苔蘚植物33科41屬74種,裸子植物2科4屬5種,雙子葉植物52科194屬412種,單子葉植物13科43屬10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鑽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烏蘇里狐尾藻(Myriophyllumussuriense)、浮葉慈姑(Sagittarianatans)3種;自治區級保護植物有偃松、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蒙古黃芪(Astragalusmongholicus)、東北岩高蘭、毛蒿豆(Oxycoccusmicrocarpus)、越橘(Vacciniumvitis-idaea)、篤斯越橘(Vacciniumuliginosum )、手掌參(Gymnadeniaconopsea)、芍藥(Paeonialactiflora)、興安翠雀花(Delphinium hsinganense)、毛茛葉烏頭(Aconitum ranunculoides)、興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細葉百合(Lilium pumilum )、草蓯蓉(Boschniakiarossica)、松下蘭(Monotropahypopitys)、大花杓蘭(Cypripedium macranthum )16種。大型真菌有179種,隸屬於29科72屬,其中擔子菌類172種,子囊菌類7種,根據經濟用途可分為食用菌25科58屬128種,藥用菌20科50屬85種,毒菌11科17屬25種,菌根菌11科19屬60種,木材腐朽菌15科38屬50種。
- 動物:保護區陸棲脊椎動物有293種,其中鳥類16目44科204種,獸類6目16科51種,魚類6目9科28種,兩棲爬行類4目7科10種。在204種鳥類中,古北界鳥類占大多數,共有139種,占全區鳥類種數的68.1%;東洋界鳥類僅3種,約占全區鳥類種數的1.5%。還有62種是屬於核心分布區跨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界,或者未能確定界的歸屬的,暫列為廣布種,占全區鳥類種數的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