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橋牌協會
相關資訊
內江人打橋牌,打出個國際橋牌大師
橋牌運動在內江約有70年歷史,如今,玩橋牌的隊伍逐步壯大。
在這70年的內江橋牌運動發展史中,內江橋牌協會為國家輸送了王維國、翁龍海、徐敬川、李新等一批又一批人才。橋牌不僅豐富了廣大市民的生活,也為內江贏得了許多榮譽。
聽老牌友回憶「周末茶座」
橋牌是一項益智而高雅的體育競技項目。雖然同是撲克牌[2],橋牌卻與鬥地主等玩牌方式不同——不賭財物。所以橋牌傳入中國後,玩橋牌的人當中大部分是知識分子。
四個人,一張桌子,一杯清茶,一副撲克牌,大家就能夠在橋牌桌前坐上一整天。「老啦!最近兩年我都打得少啦!年輕時我們多時髦!打橋牌都用英文叫牌呢!」89歲的丁紹儀有60多年的橋牌史,談及美好的青蔥歲月,他忍不住笑了,兩眼閃爍着光芒。
上世紀50年代,畢業於榮縣師範的丁紹儀來到內江市政協(現市中區政協)工作,在這裡接觸橋牌,第一次知道什麼叫橋牌。
「當時玩橋牌的人並不多,據我所知,最初內江玩橋牌的人,就只有我們市政協的那幾位,剛好湊成一桌。」那時候,幾乎每個周日,丁紹儀都與牌友相聚在市政協的茶話座談室內,他們稱這為「周末茶座」。
杯幾分錢的茶,茶香繚繞間,一坐就是半天。有人打麻將,有人下棋,有人玩長牌,還有不少圍觀者,但是玩橋牌的人似乎永遠只有丁紹儀和黃仲陽、李應忠、葉壽昌等人,他們成為「鐵杆」牌友。
內江市橋牌協會成立
1958年,內江市政協從北街搬遷到文英街一個大院辦公,政協的「周末茶座」也隨之遷到政協小會議室,繼續舉行星期日的娛樂活動。
1962年,當時負責科委工作的孫先成與丁紹儀取得聯繫,召集科技人員每周開展科普知識講座。講課之後,孫先成與丁紹儀組織這些科技人員以及政協其他成員一起,參與棋牌活動,橋牌由一桌發展到兩桌、三桌,新增了金明善、歐陽操、楊宗貴等人,一直延續到1966年。
1976年,內江市政協從文英街搬到南街,在政協食堂過廳繼續舉辦「周末茶座」,開展棋牌活動。橋牌重新走入公眾視線,幾位老牌友得以光明正大重新聚在一起打橋牌。
1983年8月,內江市橋牌協會正式成立,黃仲陽任第一屆秘書長,剛剛成立的橋牌協會沒有足夠的經費,所有的牌具都是橋牌愛好者自己掏錢買的。
2004年,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一處約500平方米的體育休閒活動場地正式建成,內江市橋牌協會終於有了自己的固定活動場所——內江市橋牌(棋牌)活動中心。
之後,市橋牌協會集體籌資,先後投資十餘萬元裝修和購置設備、器械。活動中心每天從早晨8:00到晚上11:30開放,為橋牌愛好者搭建起一個很好的活動平台,不僅是本地牌手,外地牌手也到內江參與橋牌活動,為內江橋牌運動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如今,內江市橋牌協會的會員已經發展到上千人。
出自內江的「全冠王」
幾十年發展,內江橋牌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極大的影響力,培養出了許多優秀橋牌選手,僅1985到1992年,就湧現了王維國、翁龍海、王廟根、王友根、李新等一批橋牌高手,他們不斷在全省、全國各類大賽上獲獎,極大地推動了內江橋牌活動發展,確立了內江橋牌的地位。
視頻
內江市橋牌協會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什麼樣的橋牌比賽才是全國賽?,搜狐,2020-10-24
- ↑ 撲克牌的歷史,您知道嗎? ,搜狐,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