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折香茶菜

中文名稱:內折香茶菜

拉丁學名:Rabdosia inflexa (Thunb.) Hara

科:唇形科

屬:香茶菜屬

種:內折香茶菜

內折香茶菜(拉丁學名:Rabdosia inflexa (Thunb.) Hara)為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疙瘩狀,粗達3厘米以上,向下密生纖維狀鬚根。莖曲折,直立,高0.4-1(1.5)米,自下部多分枝,鈍四稜形,具四槽,褐色,具細條紋,沿稜上密被下曲具節白色疏柔毛。

產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南;生于山谷溪旁疏林中或陽處,海拔達1200米。朝鮮,日本也有。

目錄

信息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目:管狀花目

分布區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南

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木質,疙瘩狀,粗達3厘米以上,向下密生纖維狀鬚根。莖曲折直立高0.4-1(1.5) 米,自下部多分枝,鈍四稜形,具四槽,褐色,具細條紋,沿稜上密被下曲具節白色疏柔毛。

莖葉三角狀闊卵形或闊卵形,長3-5.5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銳尖或鈍,基部闊楔形,驟然漸狹下延,邊緣在基部以上具粗大圓齒狀鋸齒,齒尖具硬尖,堅紙質,上面橄欖綠色,散布具節短柔毛,下面淡綠色,沿脈上被具節白色疏柔毛,側脈約4對,與中脈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平行細脈在下面明顯;葉柄長0.5-3.5厘米,上部具寬翅,腹凹背凸,密被具節白色疏柔毛。

狹圓錐花序長6-10厘米,花莖及分枝頂端及上部莖葉腋內着生,由於上部莖葉變小呈苞葉狀,因而整體常呈複合圓錐花序,花序由具3-5花的聚傘花序組成,聚傘花序具梗,總梗長達5毫米,與較短的花梗及序軸密被短柔毛;苞葉卵圓形,變小,近無柄,邊緣具疏齒至近全緣;小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微小,長1-1.5毫米,具緣毛。花萼鐘形,長約2毫米,外被斜上細毛,內面無毛,萼齒5,近相等或微呈3/2式,果時花萼稍增大,長達5毫米,脈紋顯著。花冠淡紅至青紫色,長約8毫米,外被短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冠筒長約3.5毫米,基部上方淺囊狀,至喉部直徑約1.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長約3毫米,寬達4毫米,先端具相等4圓裂,下唇闊卵圓形,長4.5毫米,寬3.5毫米,內凹,舟形。雄蕊4,內藏,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具髯毛。花柱絲狀,內藏,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環狀。成熟小堅果未見花期8-10月。[1]

抗腫瘤作用

研究內折香茶菜素和內折香茶菜素 D(以下簡稱內折素和內折素 D)對動物移植性腫瘤的作用以及對機體免疫狀態的影響。方法 以動物移植性腫瘤艾氏腹水癌 (ECA)、肉瘤 180 (S1 80 )、肝癌 (HCA)和 L ewis肺癌為模型 ,以 5 - Fu為陽性對照組 ,以生理鹽水為陰性對照組 ,觀察 12 .5和 2 5 m g/ kg內折素和內折素 D的抗腫瘤作用 ,並採用小鼠溶血素實驗和小鼠遲發性變態反應實驗觀察內折素和內折素 D對機體免疫狀態的影響。結果 內折素和內折素 D與陰性對照組相比在體外對 ECA腫瘤細胞有較強的殺傷力 ,在體內對 S1 80 實體型和腹水型腫瘤 ,HCA實體型和腹水型腫瘤以及 L ewis肺癌實體型腫瘤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對機體免疫狀態無明顯影響。結論 內折素和內折素 D具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 ,且對機體免疫狀態無明顯影響。[2]

生長環境

生于山谷溪旁疏林中或陽處,海拔達1200米。

分布範圍

產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朝鮮,日本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藥用價值

藥用功效

性味:味辛、苦,性涼。

歸經:肝、腎經。

功效:清熱利濕、活血散瘀、解毒消腫,主治濕熱黃疸、淋證、水腫、咽喉腫痛、關節痹痛、閉經、乳癰、痔瘡、發背、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藥理作用

1、香茶菜具有抗腫瘤作用。

2、香茶菜具有抗菌作用。

3、香茶菜具有抗炎作用。

4、香茶菜對肝損傷的保護作用。

5、香茶菜甲素的乙酰基衍生物抗菌、抗癌活性均增強。[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