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
兼 |
兼(拼音:jiān)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 。兼的古字形像一只手拿着两把禾苗,有一同、一并的寓意。其字面上同样有"和"的意思,表示同时涉及、处理或具有几方面的情况的意思,如:兼职、兼管、兼任等。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兼
汉语拼音; jiān
注音字母; ㄐㄧㄢ
平水韵部; 下平十四盐
造字法; 会意字
结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部首; 丷
笔画数; 2+8
五笔; UVOU(86);UVIW(98)
统一码; 基本区-517C
异体字; ࠔ�、ॡ�
字级; 一级
四角码; 8023 7
文字溯源
会意字。许慎《说文解字》:"兼持二禾,秉持一禾。"意思是说"兼"是手持二禾,"秉"是手持一禾。"兼"字的出现比"秉"字要晚。甲骨文没有兼字。
金文像一只手("又")同时握着两把"禾",用同时拿着两禾来表示"并得"的意思,即同时拥有。"兼"字,一路从金文、战国文字、篆文几乎没有特别的变化,仍保留着原来的造字特色。但到了隶书,笔画开始产生剧烈变化。
篆文上方表示禾苗的穗的部分(构件B)在隶书上仍然存在,只是禾苗的叶子(构件A)被串连成了一条直线,形成了的笔画。接着构件C上方的部分慢慢演变成点画,因此造就了"䒑"的形体,这也是楷书"兼"字上方笔画的由来。至於下方"禾"的两个根部(构件D),到了隶书时,因为文字美观的因素,省略了根部内部的两笔,因此形成楷书构件E的笔画。
古籍释义
折叠说文解字 【卷七】【秝部】古甜切(jiān)
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
说文解字注; 并也。
段注:并,相从也。
从又持秝。
段注:会意。古甜切。七部。
广韵; 古甜切,平添见 ‖兼声谈2部(jiān)
兼,《说文》曰:"并也。兼持二禾,秉持一禾。"又姓,卫公子兼之后。古甜切。七。
古念切,去㮇见 ‖兼声谈2部(jiàn)别分纪念切,集韵并
兼,古念切。又古嫌切。二。
【校释】本纽与趝纪念切同音,当并。
康熙字典; 【子集下】【八部】
古文:塝
《唐韵》古甜切。《集韵》《韵会》坚嫌切。《正韵》古嫌切,并音缣。《说文》:并也。从手禾。兼持二禾也。徐曰:会意。秉持一禾,兼持二禾。可兼持者,莫若禾也。《易·系辞》:兼三才而两之。《前汉·王莽传》:县宰缺者,数年守兼。注:师古曰:不拜正官,令人守兼也。
又姓。《韵会》卫公子兼之后。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丶(点)②ノ(撇)③一(横)④㇕(横折)⑤一(横)⑥一(横)⑦丨(竖)⑧丨(竖)⑨ノ(撇)⑩㇏(捺)
【规范】中部"彐"中横两端出头。
【写法】❶"䒑"窄、扁,下部宽、大。❷"䒑"居上居中,点和撇分列竖中线两侧,横笔与点、撇大致等宽。❸下部首笔㇕(横折)宽度同"䒑",中间一横长,在横中线上;两竖穿过"彐"平行下行, 右竖紧贴竖中线右侧;撇、捺收笔持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