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山
蘭山區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地處中國東部地區南北交匯地帶和長三角、環渤海兩大經濟區的中間地帶,是臨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臨沂市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2013年,蘭山區下轄4個街道、7個鎮、1個工業園,總面積839平方公里。
蘭山區歷史文化悠久,始建於公元前492年,至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齊魯大地重點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有出土《孫子兵法》的漢墓竹簡博物館,是書聖王羲之、"至孝"王祥、著名書法家軍事家顏真卿、"篤聖"閔子騫的故里,素有"魯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之稱。[1]
春秋末期為魯國地。戰國後期歸楚國。秦為啟陽縣,屬郯郡。
西漢時,為避景帝劉啟諱,啟陽易名為開陽。元封五年(前106年),在今城北白沙埠鎮境內的諸葛城置臨沂縣,與開陽縣均屬徐州東海郡。
東漢建初五年(公元80年),置琅琊國於開陽。
北魏中期,琅琊國改作琅琊郡。永安二年(529年),為北徐州治所。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改北徐州為沂州,"以州城東臨沂水(河)以名之"。
隋大業初年(605年),將開陽、臨沂、即邱3個縣合併為臨沂縣,治所設於今臨沂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今郯城縣褚墩鎮西南部之蘭山腳下置蘭山縣,武德六年蘭山縣撤銷,轄境併入臨沂縣版圖(據《方輿紀要》)。
北宋時,屬沂州琅琊郡。
金、元、明、清幾朝,皆沿用沂州之稱。明初,臨沂縣撤銷入沂州(即以州代縣)。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沂州改稱府,府治周圍地區設縣,名為蘭山縣。
民國二年(1913年)沂州府撤銷,蘭山縣恢復臨沂縣之稱。
新中國成立後,臨沂縣於1958年12月至1963年3月期間改稱臨沂市,後又稱為縣。1983年9月,國務院批准恢復臨沂市,為山東省轄縣級市。1994年12月,縣級臨沂市撤銷,其原轄區域內設置了蘭山、羅莊、河東區3個縣級行政區。[2]
目錄
區劃沿革
1994年12月17日,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臨沂市設立蘭山區、羅莊區和河東區。蘭山區轄蘭山、金雀山、銀雀山3個街道和白沙埠鎮、義堂鎮、大嶺鎮、李官鄉、半程鎮、棗溝頭鎮、南坊鄉、朱保鄉、馬廠湖鄉。
1991年1月14日,撤銷臨沂市九曲鄉,設立九曲鎮;撤銷臨沂市白莊鄉,設立盛莊鎮。
1993年9月8日,撤銷臨沂市大嶺鄉,設立大嶺鎮;撤銷臨沂市南坊鄉,設立南坊鎮
1994年9月7日,撤銷臨沂市梅埠鄉、重溝鄉、芝麻墩鄉、半程鄉、棗溝頭鄉,設立梅埠鎮、重溝鎮、芝麻墩鎮、半程鎮、棗溝頭鎮。
1996年12月29日,撤銷馬廠湖鄉,設立馬廠湖鎮。
2000年4月19日,將大嶺鎮前欽宿、後欽宿、葛家王平莊、曹家王平莊、蔣家王平莊、八里屯、小官路、西張莊、毛家莊、溝上、前韋家屯、後韋家屯、韋家屯、角沂莊村等14個村劃歸蘭山街道管轄。
2000年,蘭山區轄3個街道、7個鎮、2個鄉。
2001年,蘭山區由3個街道、7個鎮、2個鄉調整為3個街道、6個鎮、2個鄉:蘭山街道、金雀山街道、銀雀山街道、義堂鎮、白沙埠鎮、南坊鎮、棗溝頭鎮、半程鎮、馬廠湖鎮、李官鄉、朱保鄉。
2002年3月22日,省政府批覆同意:臨沂市蘭山區撤銷朱保鄉,設立朱保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李官鄉,設立李官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截至2002年12月31日,蘭山區轄3個街道、8個鎮。
2003年1月17日,省政府批覆同意臨沂市蘭山區撤銷南坊鎮,以原南坊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南坊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南坊鎮人民政府駐地。2003年5月13日,省政府批覆同意將費縣汪溝鎮石家莊、東石溝、西石溝、後社、三勝莊、永太莊、任家莊等7個村劃歸臨沂市蘭山區半程鎮管轄。
2004年,南坊街道將55個行政村調整為17個。
2005年8月4日,蘭山區人民政府同意棗溝頭鎮將原有的54個行政村合併為50個,同意半程鎮將原有的58個行政村合併為50個,同意李官鎮將原有的49個行政村合併為39個,同意白沙埠將原有的50個行政村合併為36個。
2011年1月23日,蘭山、費縣行政區劃調整交接見面會在方城鎮舉行。費縣方城鎮魯陽村等9個行政村和汪溝鎮新張莊村等5個行政村劃歸費縣薛莊鎮管轄。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費縣新橋鎮、方城鎮、汪溝鎮劃歸臨沂市蘭山區管轄。[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蘭山區位於臨沂市中部。東隔沂河與河東區相望,西與費縣、蒼山縣毗連,南接羅莊區,北鄰沂南縣。東西最大橫距2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34公里,轄區總面積66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蘭山區有平原和丘陵兩種地形類型,平原為主。北部、西部為丘陵,屬魯中南山地的南緣,海拔在80米至250米之間。艾山為全區最高峰,海拔254.6米。中部及東南部為山前沖洪積平原,海拔在80米至150左右。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傾家斜度為3-5°。
蘭山區境北、西部多山,均為沂蒙山脈余脈,大致分為3支:北支起自蒙山,入境後為芒山、鐵山、尖山、磨山、桃花山、鳳凰山、茶山等;西支與費縣、蘭陵縣山脈相接,自北而南為艾山、鐵牛山、臥虎山、霧平山等;南支金雀山、銀雀山,向南與羅莊區的鐵礦山、太雲山、大柱山連成一脈。
蘭山區境內有大小山頭10餘座,均為沂蒙山脈之餘脈。大致分為3支;北支起自蒙山,有蘆山、鐵山、尖山、磨山、桃花山、鳳凰山、白土山、茶山;西支與費縣、蒼山縣境內山脈相連,由北到南有艾山、鐵牛山、臥虎山、霧平山、薛南山等;南支起自金雀山和銀雀山,由北到南伸展到羅莊區境內的鐵礦山、慶去山、大柱山。
茶山
古稱嵯岈山,又名茶芽山、茶葉山。位於臨沂城北22.5公里處。山體由紅雜石、石灰石構成 ,海拔高度227.1米,四周綿亘1平方公里。茶山素聞有"臨沂鎮山"之稱。
艾山
又名華艾山、艾花山,以產艾而得名。位於臨沂城西北14.5公里處。山體由石灰石構成,海拔254.6米,綿亘數十里,為區境第二高峰。
金雀山與銀雀山
舊稱金雀環、銀雀環,位於臨沂城南隅。山體由石灰岩、紫色頁岩構成,海拔只有88米。兩山崗東西對峙,因盛開金黃色、銀白色兩種草花得名。《臨沂縣誌·山川》載:"山上舊有王氏書院,系元王佐建。今遺址無考矣。"
氣候
蘭山區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迅速,少雨多風,空氣乾燥。夏季溫高濕大,雨量集中,為全年降水最多季節。秋季氣溫下降迅速,降水變率較大。冬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嚴寒期較長。年均降水量790-920毫米。氣溫歷年平均13.3℃,7月最高,1月最低。地面溫度歷年均為15.3℃,日照時數為2357.5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5%。無霜期平均202天。春季多東北風,秋與冬季多北、東北風,夏季多東、東南風。年平均風速2.6米/秒。風力大於8級的大風,累年平均出現20天。
水系
境內有沂、沭、枋、涑等大小河流10餘條,均屬淮河流域之沂沭泗水系,流向自北而南或自西而東。注入沂河的主要有蒙河、白雲河、孝感河、柳青河、祊河、涑河、陷泥河、李公河、燕子河。
沂河
又稱沂水,發源於沂源縣西北部的松山北麓。流經沂源、沂水、沂南、蘭山、河東、羅莊、蘭陵、郯城8縣區,由郯城縣吳家道口村入蘇北平原,由新沂河注入黃海。全長574公里,流域總面積17325平方公里,大小支流100多條。區境內,流長34.9公里,流域面積64.93平方公里,河口最寬處1540米。1957年7月,沂河橋頭最大流量為15400立方米/秒。沂河屬山洪河道,歷史上經常發生水患。
祊河
祊 (bēng)河得名於古代之祊邑,系沂河西岸的一級支流。全長137公里,流域面積3376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1200米,入沂口處寬2034米,區境長26.7公里,流經朱保、義堂、棗溝頭、南坊等鎮,於臨沂城東北隅注入沂河。流域面積32.3平方公里,最大過水量6600立方米/秒。祊河為山洪河道,歷史上為害河。
涑河
發源於費縣馬莊鄉的魚鱗山、天井汪山附近。向東流至西單村入區境,經水磨頭村折而北流,過大芝房村折而東南至朱里村,經堰東、堰西村,在蘭山街道的南郭莊分成兩支,南支稱為南涑河,北支為北涑河。
南涑河為涑河南流之故道,流經羅莊區的盛莊、馬廠湖、岑石、羅莊、傅莊等鄉鎮,至郯城縣境注入武河,全長41.2公里,流域面積249.18平方公里,區境長9.9公里,最大流量416立方米/秒。過去,南涑河由於中下遊河道彎曲和分支處無法控制,每到汛期,南北混流,常泛濫成災。1961年,在分支處的郭莊村北建水閘一座,後又進行5次治理,已變害為利。
北涑河為明代嘉靖年間由涇王朱佑舜集民眾開鑿的人工河。引涑河之水直達臨沂城,環城北注入沂河。在城西門外,開鑿分支東南流入青龍河(習稱護城河),環城南於大埠東村北注入沂河,全長30公里(南郭莊以上河段長30.4公里除外),流域面積126.77平方公里,洪峰流量529立方米/秒。
孝河
又稱孝感河,位於城北白沙埠鎮境內。發源於茶山南麓之桃花嶺。
柳青河
因兩岸多柳而得名。《臨沂縣誌·山川》載:"柳青河二源:一出茶芽山前雲北湖,西南流;一出費縣汪溝,東至潭家莊入縣境。又東南會半程、棗溝各湖之水與東支會,又東南至岔河村入於沂。"全長34公里,流域面積240平方公里;境內長20.75公里,流域面積218.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531立方米/秒。
柳青河支流除費縣汪溝及區境內小柳青河、鴨子溝等較大略見河形外,其餘皆由李官、白沙埠、半程、棗溝頭境內之溝水匯集而成,每遇大雨,必致泛濫。
翻花泉
位於半程鎮韓家村。《臨沂縣誌·湖泉》雲:"翻花泉,城北四十里,泉瀕小河,沙隨水涌,勢若翻花。對岸有石洞 ,可容數百人。"所謂小河,系指柳青河上游支流。"石洞"民間傳說乃王敖修仙之所。[4]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蘭山區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30多種,分為金屬、非金屬兩大類。金屬類有金、銅、鋁、鐵、鈷、鋅、錳等,大部系複合共生礦床。金、銅主要分布於李官鎮的鐵山坡一帶。鐵山銅礦以產銅為主,金次之;鐵礦主要分布於馬廠湖鎮,為雞窩狀礦點。
非金屬以煤、石為主。煤儲量大。瓷土,又名紫焦寶石分布於李官、朱保等鎮,是製造陶瓷與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白瓷石分布於李官、半程,是陶瓷工業的重要原料,總儲量1500萬立方米。石英砂岩,分布於李官、半程與白沙埠鎮,是製造玻璃、高級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總儲量3000萬立方米。石灰石分布廣泛,儲量很大,其中石灰石D級儲量8.5億立方米,含氧化鈣50.3%。大理石主要分布於朱保、李官、白沙埠3個鎮,是貴重的建築材料,總儲量約70餘萬立方米。此外,花崗岩、石膏、磷礦石、沂河黃沙等建材儲量甚豐。
水資源
蘭山區多年平均自產水資源總量為2.8億立方米。地表水:沂、涑等淮河水系年徑流量近20億立方米,但地區分布和季節分配不平衡年際變化大。南部較多,北部較少,夏季暴漲,冬春季流量很小,上游甚至乾涸。因此,地表水資源利用率較低,多年平均水資源為2.3億立方米。地下水:平均總儲量為6.2億立方米,可采量為1.7億立方米,水質較好。
生物資源
境內有種子植物600多種。主要樹種有楊、柳、榆、泡桐、椿、松、柏、楸、刺槐等。經濟林木有核桃、板栗、蘋果、山楂、銀杏、葡萄、桃、杏、梨、柿等。藥材有柏子、棗仁、半夏、益母草、薄荷等102種。
境內野生動物中,獸類有狐、狸、黃鼬、刺蝟、獾、野兔、野雞等;鳥類有貓頭鷹、啄木鳥、喜鵲、山雀、燕子等50多種;魚類有53科148種。淡水魚有63種,主要有鯉魚、鰱魚、鲶魚等。此外,還有頭足綱2目5種;甲殼綱11種;兩棲綱5咱;爬行綱10種,昆早綱12目541種;蜘蛛綱2目117種。[5]
歷史文化
書聖文化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因曾為右軍將軍,故又稱'王右軍'。琅邪國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書法藝術家。他承續鍾繇、張芝,變革古法,創立今體,並把今體書法推向文人書美的極致,被後世尊為一代'書聖'。
節日
2003年9月,王羲之誕辰1700周年,舉辦了首屆書聖文化節,向全國乃至世界推出了"書聖故里"的文化品牌。自此,臨沂書文化節每年9月舉行一次。
旅遊景點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西南麓(市政府院內),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全國第一座漢墓竹簡博物館。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建於1949年4月,占地15萬平方米,有塔、堂、館、亭、墓、廊等大型紀念建築物18座。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鄧小平、江澤民等10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陵園題詞。1986年10月,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陵園南大門為仿明代連九廳仿式建築,1984年9月落成,匾額"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為舒同手書。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主席到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
王祥故里
王祥故里位於城北白沙埠鎮的孝友村。因地處於管子湖、澇子湖之間,原名王家雙湖。明萬曆年間為紀念王祥、王覽兄弟,易名孝友村。
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始建於1989年,位於臨沂老城區洗硯池街東段,北至蘭山路,東至書院街,西至普照寺巷,總體規劃占地面積80餘畝,總投資約為7000萬元。
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主要有洗硯池、曬書台、琅琊書院、碑廊等景點。
洗硯池又名澤筆池。幼年王羲之澤筆洗硯之池塘,池色如黑墨,傳為王羲之澤筆洗硯所染,故有"池水盡墨"之千古美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