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曲山古墓群
六曲山古墓群 |
六曲山古墓群位於平度市城區東南25公里古峴鎮東的六曲山山脈[1],婉蜒15公里,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三十華里[2]。分別在古峴、雲山、麻蘭三個鎮的山上村、八里莊、蓬萊前、劉家集木、東六曲、西六曲、大孫戈莊、戴家莊等十多個村的三十餘個山頭上,共有大小墓葬約400座,絕大部分為漢代墓葬,少數屬東周墓葬。墓群以康王即漢景帝十二子膠東王劉寄的墓為重點,該墓位於古峴鎮蓬萊前村西陵台上,封土完整而高大,直徑 40米。該墓群規模之大、分布之廣,均為山東省所罕見。1978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中文名稱 : 六曲山古墓群
墓葬數量 : 約400座
代 表 : 康王墳
地 點 : 平度市城區東南
所屬年代 : 漢代墓葬、東周墓葬
保護等級 :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目錄: 1古墓歷史 : 2古墓現狀 : 3被盜情況 : 4古墓保護 : 5歷代墓群
目錄
古墓歷史
清朝平度知州李世昌在《平度州志》序中寫道:「在戰國時屬齊即墨。昔田單嘗以孤軍抗燕,收齊七十餘城,故其後之忠臣、孝子、義士、仁人間世逆出。秦並六國,廢為郡。漢興,鑒秦之弊,分王子弟,犬牙繡錯。而悼惠以天子至戚王齊,得推恩,分列食邑,故其子雄渠遂王膠東焉,是即其地也。厥後國除。景帝二年,更以子寄王膠東,傳至數世而中衰。」又說從平度東望六山,其上有康王冢在焉。慨然曰:「此帝子之遺墟也,今其軼事尚有傳焉者乎」。
即墨故城是歷史上不少朝代王、候的陪都和封地,是膠東名城,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前後共有八王、六侯、一相治此。這些王公貴族的墓冢大多建在距即墨故城十公里左右遠的六曲山脈上,形成了一個規模宏大、蔚偉 壯觀的古墓群。
六曲山古墓群,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近十五公里,分別在古峴、雲山、麻蘭鎮的十多個村的三十餘個山頭上,共有三百六十餘座,絕大部分為漢代墓,其中大型墓二十餘座,中型墓六十餘座,其餘為小型墓。其中最大的是西漢景帝之子康王的康王墳,墳頭之大,大于山丘,坐落山頂,下部有排水洞,均用石頭砌成,其遺墟尚存,整個康王墳占地約二、三十畝,整體呈上窄下寬的「凸」字形,墳高四十餘米,通過實地考據,我們認為當年修築康王墳時將山頂夷為平地並深挖殯埋後再依山勢堆積而成的巨大山丘,其上部有一平整地塊,長約百米,寬約八十米。四周整齊,呈方形,有的已被農民種植時令農作物。墳頭座落山頂,土質堅硬結實,與自然山頭有很大不同,一座康王墳竟大于山丘,足見墳墓之大,地下寶物之豐厚。民間一直有「打開康王墳,山東不受貧」之說。在康王墳山坡前,修有康陵寺,據當代村民講,康陵寺建於漢朝,距今兩千多年。乾隆四十年(公元一七七五年)重修,佛殿門前有壯觀的大匾,宏偉的大山門,有和尚撞鐘的鐘樓,有燒香火的香檀。分東西二廂,東廂住和尚,西廂住尼姑,分前後二殿,前殿三間,塑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像,惟妙惟肖.後殿五間,塑有西天活佛,十八羅漢,形象逼真。此廟興盛於世,聞名百里,前來降香祁福者眾。可惜在一九四一年被土頑李德元部拆毀。
古墓現狀
被盜的康王墓 六曲山古墓群在1978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公元1968年在河北正定縣滿城山區發掘了中山靖王劉勝之墓,出土文物極為豐富,尤其劉勝夫婦所着的金縷玉衣,為世界考古發掘所僅見,而且證實了史書記載的可靠,根據膠東王劉寄的身份和中山靖王劉勝完全相同來判斷,劉寄夫婦的遺體也應裹在銀縷玉衣或金縷玉衣里。
被盜情況
從1998年春到2002年10月間,二十位村民瘋狂盜墓十八次,偷賣文物案值達百餘萬元,平度康王墳慘遭洗劫,盜墓者已在康王墳主墓前盜掘四、五處地洞,犯罪分子如此猖狂,讓人痛心疾首,發人深思。以下是他們觸目驚心的罪行:
1. 一九九九年春,盜墓賊竄至六曲山古墓群,盜挖窟窿山古墓,挖出鋪首、銅片等文物其中銅片賣了1800元,幾個分贓。
2.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盜墓賊竄到康王墳五號墓,挖至地下十餘米,盜掘出玉璧兩塊,織鎮兩個,共賣了9000多元,之後又盜挖六號墓,盜掘出化石枕頭一個,小銅人三個,賣了3000元。
3. 二00一年七月,盜墓賊第六次竄至六曲山古墓群,盜掘康王墳三號古墓,一下挖出文物二十餘件,其中有四個大狗熊、三個小狗熊、九隻小鳥、一件猴子抱樹,一件龜鶴、兩件織鎮、一件銅盤、四塊角型銅、兩條馬腿、一件牛樽,都是青銅器。他們賣給了廣州文物販三個大狗熊,三個小狗熊,四隻小鳥,兩件織鎮,兩條馬腿,一件牛樽,四塊角型銅,共賣了61萬元,剩餘的文物聯繫了一個昌樂文物販子,以46萬元的價格出手,100多萬元的贓款被他們瓜分。
5. 二00二年十月,盜墓賊盜掘康王墳主墓東南側一個古墓,盜得銅鏡一個。
古墓保護
古墓屢屢被盜,已引起了當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文物主管部門、公安部門、黨委政府通力合作,齊抓共管,於二00二年十二月批准成立了「平度市即墨故城及六曲山文物管理所」。同時,協調鎮、村健全文物保護網絡和有關保護組織;劃定保護範圍,樹立保護標誌,建立保護檔案,徵集史料和出土文物。對六曲山古墓群的西陵台、窟窿山、華山等4000畝山巒實行封閉管理,封山育林,廣種花草樹木,嚴禁在山上採石、燒荒、放牧,加寬上山道路,加蓋漢闕大門,大路兩旁增加石刻、石雕,使之體現恢宏大氣的漢代氣象,並準備建立「膠東王陵遺址公園」,最終形成膠東地區的著名文化名勝旅遊景點。
歷代墓群
居住在即墨故城的歷代王侯及其家族,多葬於故城以北的六曲山山脈。東起龍虎山,西止窟窿山,蜿蜒15公里,分布在古峴、麻蘭、雲山3鎮10個村莊的30多個山頭範圍內,共有大小墓葬360餘座,西漢康王劉寄等6代膠東王均葬於此。是山東省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古墓群。墓葬大部分坐落在山頭和山前,有的墓孤立在一個山頭,有的墓兩座相連,還有的大墓兩邊排列無數小墓,宛如眾星拱月。窟窿山墓穴既多且深,有些彼此通滲,故有「一洞點火,滿山冒煙」之說。大部分墓葬封土完整而高大,並築有方台,台基用條石砌成,上鋪沙土。台前殘存有斜坡,可能是原來台階,有古建築遺蹟。墓周圍發現大量漢代板瓦、筒瓦和捲雲紋的殘瓦當及花紋磚、空心磚等。墓葬大部分屬漢代,少數為東周時期。相傳康王墓就坐落在古峴鎮蓬萊前村西陵台上。高6米,直徑40米,台基高20米,周圍散存着大量漢代磚瓦。康王名寄,景帝十二子,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立為膠東王,諡號康王,都即墨(平度市古峴鎮大朱毛村一帶)。康王墓系歷代膠東王陵中的典型墓葬,影響大,知名度高。據傳,康王墓前的蓬萊前村,就是當年「棚靈前」的變音,而其東側的杜家集木、劉家集木等村莊則是當年建墓時堆放木料之場所,可以想象出當時殯儀之奢華。千百年來,膠東一帶一直流傳着「打開康王墳,山東不受貧」的民謠。1977年六曲山墓群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曲山墓群為研究膠東地區的歷史及殯葬儀制度提供了重要實物參考。
詞條標籤: 景觀景點 地理 地點
視頻
六曲山藏着康王墳?傳說還是個大寶藏 寶藏多得能讓全省人富起來 2020年07月31日發布
參考來源
- ↑ 六曲山古墓群位於平度市城區東南25公里古峴鎮東的六曲山山脈,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0-12-26
- ↑ 婉蜒15公里,東起龍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三十華里,搜狗百科 - baike.sogou.com/v...- 2020-3-27
- ↑ 1978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買購網 - www.maigoo.com/c... - 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