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六書統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作品名稱;六書統


作者;元楊桓

元楊桓撰。桓字武子,號辛泉,兗州人。中統四年以郡諸生補濟州教授。累官太史院校書,監察御史,終國子監司業。事跡具《元史》本傳。是書至大丙申其子守義進於朝,詔下江浙鏤版。前有翰林直學士倪堅《》,又有國子博士劉泰《後序》,而桓《自序》為尤詳。大旨以六書統諸字,故名曰「統」。

凡象形之例十、會意之例十有六、指事之例九、轉注之例十有八、形聲之例十有八(案《周禮注》作諧聲,此作形聲,蓋從許慎《說文》)、假借之例十有四。[1]

目錄

簡介

六書統》·二十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原文摘錄

其象形、會意、轉注、形聲四例,大致因戴侗《六書故》門目而衍之。指事、假借二例則桓以意鈎稽,自生分別。所列先古文、大篆,次鐘鼎文,次小篆。

其說謂:「文簡意足,莫善於古文、大篆。惜其數少,不足於用。文字備用者莫過小篆,而訛謬於後人之傳寫者,亦所不免。今以古文證之,悉復其舊。」蓋桓之自命在是,然桓之紕繆亦即在於是。

故其說至於不可通,則變一例;所變之例復不通,則不得不又變一例。數變之後,紛如亂絲。於是一指事也,有直指其事,有以形指形,有以意指意,有以形指意,有以意指形,有以注指形,有以注指意,有以聲指形,有以聲指意。一假借也,有聲兼借,有借聲不借意,有借意不借聲,有借諧聲兼義,有借諧聲,有借近聲兼義,有借近聲,有借諧近聲,有因借而借,有因省而借,有借同,有借同體,有非借而借。

輾轉迷瞀,幾於不可究詰。蓋許慎《說文》為六書之祖。如作分、隸、行、草,必以篆法繩之,則字各有體,勢必格閡而難行。如作書,則九千字者為高曾之矩矱矣。桓必欲偭而改錯,其支離破碎,不足怪也。以六書論之,其書本不足取。惟是變亂古文,始於戴侗,而成於桓。侗則小有出入,桓乃至於橫決而不顧。後來魏校諸人隨心造字,其弊實濫觴於此。置之不錄,則桓穿鑿之失不彰。

故於所著三書之中,錄此一編,以著變法所自始。朱子所謂「存之正以廢之」者,茲其義矣。

參考來源

秦始皇統一六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