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兴隆寺
兖州兴隆寺,位于中国济宁兖州区城内东北隅今博物馆院内,寺久已毁圯而兴隆塔岿然独存。塔高54米,十三层,为八角楼阁式砖塔。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兴隆寺
地理位置 中国济宁兖州区
建 于 隋代仁寿二年
目录
兴隆寺历史
兖州兴隆寺之名最早见于隋代仁寿二年(602),名为“普乐寺“,是隋文帝诏令第二批在全国建塔安置佛舍利的五十三(一说“五十一”)个州寺之一[1] 。该寺院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二月改名为“中兴寺”。于神龙三年(707)二月复改名为“龙兴寺”,是该寺院沿用时间最长的寺名。自此,该寺与全国八十一州所置“龙兴寺”一道,成为该州地方官府于国忌日举行行道散斋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该寺院在元代初年曾经因兵乱被焚毁。明代初年该寺院重建之时,因政治原因改名为“兴隆寺”。在明代,该寺院仍然是当地寺院和僧侣管理机构“僧纲司”所在的重要寺院。该寺寺塔首度修建于隋代仁寿二年,以安置朝廷颁送的佛舍利。现存之塔基与唐代咸通十一年(870)十月所造立之“朱常庆等《陀罗尼经》幢”之间有一定关系,故其基座甚至基座之上的若干层塔身,也可能是唐代甚至更早的遗物。现仍保存在兖州市博物馆的五代后梁乾化二年(912)正月龙兴寺残碑中亦提及寺塔,故可以推断,唐至五代时期,该寺院始终存在着寺塔。宋代嘉祐八年(1063)再次建塔。该寺塔于清康熙年间因地震被毁,在对基本保持完好的下部七层稍作修整后,再于其上修建石栏和六层子塔,形成现在所见寺塔之形制。2010年11月16日,兖州兴隆寺举行开工仪式。兴隆寺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兴隆文化园面积浩大。据说,分为两个园区,东边正在建设可升降的观音莲花台。
兴隆文化园
兖州兴隆文化园项目将于2013年上半年开园,届时光宝殿、静心园、兴隆寺、体验楼以及东区和西区等各个景点,都将是游客们的最佳去处。作为山东省十大文化产业工程之一的大兴隆寺,总体布局为“一园三区”,包括礼佛祈福区(西区)、体验演艺区(东区)和禅修休闲区(南区)。本着三位一体的理念,大兴隆寺合理利用现有文化产能,杜绝了滥造与浪费,带给游客美妙的自在之享[2] 。
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兖州佛教兴盛,寺庙众多。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兖州僧人法性奉安舍利于普乐寺,公元983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易名为兴隆寺,兴隆塔因兴隆寺而得名。兴隆寺鼎盛时有28院,曾有堂、殿、阁40余间,土地千余亩,僧人70余人。兴隆塔高54米,共13层,下7层宽大,上6层急剧缩小,形成“塔上塔”奇观。
现一级国宝
2008年8月,在兴隆塔地宫维修加固过程中,出土了一批具有极高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价值的佛教文物精品,还有数量众多的舍利等佛教圣物。经鉴定,地宫出土的石函、鎏金银棺、金瓶、安葬舍利碑刻为国家一级文物。兴隆塔地宫佛教圣物的出土,为兖州佛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兖州的九州文化、大禹文化、李杜文化、佛教文化等文化资源中,尤以佛教文化资源最具开发价值和潜力,最有可能形成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