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兔死狗烹(汉语成语)

汉语成语
圖片來自 青少年家庭教育

兔死狗烹[tù sǐ gǒu pēng]

兔死狗烹(拼音:tù sǐ gǒu pēng)是一则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该成语解释为把抓住兔子的猎狗烹煮吃掉,比喻成就事业后就把有功之臣杀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共欢乐,多指独裁专权;连动式,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兔死狗烹
  • 拼 音:tù sǐ gǒu pēng
  • 注 音:ㄊㄨˋ ㄙˇ ㄍㄡˇ ㄆㄥ
  • 出 处:《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成语出处

最早出处:越王攻吴王,吴王谢而告服,越王欲许之。范蛰、大夫种曰:“不可。昔天以越与吴,吴不受,今天反夫差,亦天祸也。以吴予越,再拜受之,不可许也。”太宰豁遗大夫种书曰:“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大夫何不释吴而患越乎?”大夫种受书读之,太息而叹曰:“杀之,越与吴同命。”(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六微》)

演变过程:“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成语典故

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很得力的一位谋臣。在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稽山的最艰难的时候,是范蠡献策让勾践忍辱负重待机图报;后来越王经过卧薪尝胆,又帮助勾践策划兴兵攻吴,报仇复国,也是范蠡。范蠡对越国的功绩是很大的。可是就在越王勾践灭掉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的时候,他却舍去富贵荣华,自行引退,过着隐居生活。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范蠡离开越国来到齐国后,托人捎了一封信给他从前的同事大夫文种,信上写道:“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意思是说:飞鸟打完了,良弓就要收藏起来;狡兔死尽了,猎狗就要被杀吃掉。从我的观察看,越王颈长而鸟嘴,只可同他一起共患难,而不能同他一起享受欢乐的。你为什么不早些离开呢?

文种看了信后,觉得范蠡讲得有道理。就以生病为借口,不去上早朝了。这时候,有人就乘机陷害文种,说他要谋反。越王勾践不调查,也不分辨,就赠给文种一把宝剑,说:“你教给我七条攻打吴国的办法,我才用了三条,就把吴国灭掉了;其余四条还在你那里,你还是带到我的祖先那儿去试着用它们吧!”

文种无奈,只好自杀了。

成语寓意

1.当事物丧失了利用的价值,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患难易共,富贵难同。即人容易共患难,但不容易共富贵。

3.自古功高盖主也则易权大欺主。 [1]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连动式;在句子做作谓语、定语;讽刺用语。旧时多用来比喻替剥削阶级出力效劳的人,事后少不了被杀;现在用来比喻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欢乐。

运用示例

  • 西汉·刘安及其门客《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七回:“今日昧著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
  • 明·张景《飞丸记》第三三出:“还有一等兔死狗烹,衔冤赍志。如汉代韩、彭,宋朝张、岳,后来成什么结果。”

兔死狗烹的例句:

1、在封建社会,许多开国元勋都难以逃脱兔死狗烹的悲剧命运。

2、如果事成之后,就兔死狗烹,那将没有人敢跟他合作。

3、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出处。刘安

4、你要小心别跟错人了,免得到时候兔死狗烹。

5、这些人都是助他开创事业的,如今兔死狗烹,一个个被他开除。

6、张良在汉高祖得天下后,主动求去,逃脱了兔死狗烹的命运。

7、有些歹徒黑吃黑,用兔死狗烹的方式来对付自己的兄弟。

8、那些为资本家卖命的走狗们,终有一天会明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的。 [2]

兔死狗烹的成语接龙:

兔死狗烹 > 烹狗藏弓 > 弓影杯蛇 > 蛇口蜂针 > 针头线脑 > 脑满肠肥 > 肥吃肥喝 > 喝西北风 > 风风雨雨 > 雨过天晴 > 晴云秋月 > 月黑风高 > 高高在上 > 上下其手 > 手疾眼快 > 快马加鞭 > 鞭长莫及 > 及第成名 > 名公巨人 > 人面兽心 > 心神不宁 > 宁戚叩牛 > 牛头马面 > 面黄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绅名流 > 流风回雪 > 雪泥鸿爪 > 爪牙之士 > 士饱马腾 > 腾云驾雾 > 雾惨云愁 > 愁云惨雾 > 雾阁云窗 > 窗明几净 > 净几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熏目染 > 染苍染黄 > 黄衣使者 > 者也之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