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光球层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在汉字的历史上,人们通常把秦代之前留传下来的篆体文字和象形文字称为“古文字[1]”,而将隶书和之后出现的字体称为“今文字”。因此,“隶变[2]”就成为汉字由古体(古文字)演变为今体(今文字)的分界线。

目录

名词解释

光球(photosphere),是太阳大气最低的一层,即一般用白光所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500公里左右。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基本上是光球发出的。因此,太阳的光谱实际上就是光球的光谱。

太阳的大气有三层,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但是3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太阳大气层中的最底层或最里层。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现象,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像一颗颗米粒,被称之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目前科学家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虽然整个说来光球是明亮的,但各部分亮度却很不均匀。在非扰光球中布满米粒组织,估计总数达到400万颗。在光球的活动区,有太阳黑子,光斑,偶尔还有白光耀斑。它们的亮度,物理状态和结构都相差悬殊。平均的非扰光球上每平方厘米每秒发出的辐射流量为6.3X10尔格,由此可算出光球的有效温度为5500度。

这一辐射流量是各波段辐射强度的总和。光球的温度随高度而不同,在从内部向外,温度逐渐降低。光球与色球的交界处,温度降到最低值,只有4000多度,但接着又逆升,在日冕中竟高达上百万度。光球的物质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10克,气体压力大致等于10达因/厘米。

通过太阳光谱线的证认,可以定性地知道太阳上有哪些化学元素,但还应定量地测出太阳上各种元素的含量。

定量研究的经典方法是生长曲线法。这条曲线表示某一元素的谱线的等值宽度与产生该谱线起始跃迁能态的原子数之间的关系。在已知生长曲线的情况下,只须由观测的谱线轮廓求出等值宽度,便可得到相应的原子数。由同一元素的若干条谱线求得一系列相应的原子数,从而求和得出该元素的原子总数。对一系列元素进行这样的工作,便可测定太阳的化学成分。

有一种新的方法是光谱综合法,它的主要内容是采用包括化学含量在内的一系列物理参数,计算一定波长范围内所有谱线的轮廓,并与观测进行对比,如果不尽符合,就调整化学含量或其它参数,直到比较符合为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