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藤蕨
光叶藤蕨(学名:Stenochlaena palustris (Burm.) Bedd.)是光叶藤蕨科,光叶藤属植物,附生藤本。根状茎横走攀援。 叶革质, 表面有光泽,叶柄光滑。孢子囊群生于叶的下面。中国境内产海南、云南等地,生次生疏林中。
目录
形态特征
附生藤本。根状茎横走攀援,坚硬,木质、幼时被鳞片,老时光秃,绿色。叶远生,二型,叶柄长7-20厘米,光滑,叶片长30-100厘米,宽20-30厘米,奇数一回羽状;羽片多数,下部的和顶端的略较中部的为短,不育叶的中部羽片长15厘米左右,宽约3厘米,阔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 渐尖头, 基部圆楔形, 上侧有1小腺体, 几无柄, 以关节和叶轴相连, 边缘软骨质, 有斜的锐锯齿。 叶革质, 表面有光泽;中脉两面显突, 侧脉密而清晰 ,单一或分叉, 从平行于中脉的秆狭长网眼上分出, 直达叶边;能育叶的羽片线形, 长20厘米左右,宽达5毫米,孢子囊群满布叶的下面,幼时常被叶缘覆盖。染色体2n= 148。 [1]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达200米的次生疏林中。
分布范围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其幼不育叶可食。为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国居民采食的蕨类植物之一。
药用价值
在马来西亚与印度传统医学中, 具有治疗发热、皮肤疾病、溃疡、胃痛的功效。
药理作用
- 抗氧化作用。 其热水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还原铁离子和螯合金属离子等活性。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 抗真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