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門鄉
元門鄉隸屬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地處於白沙黎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細水鄉為鄰,東南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交界,南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和五指山市毛陽鎮相連,西靠南開鄉,北與牙叉鎮接壤。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8.3千米 。行政區域總面積182.46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縣時設元門鄉。1987年,改為元門鄉。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元門鄉常住人口5539人。截至2020年6月,元門鄉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南訓村。
2011年末,元門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693元。 2011年,元門鄉財政總收入902.7萬元,比上年增長15.6%。截至2018年,元門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1]
目錄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置縣時設元門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析出元門、紅茂2鄉,隸屬白沙一區。
1958年,與白沙、南開鄉合併為白沙鄉。
1958年10月,成立白沙公社。
1959年,析出原元門鄉部分成立元門公社。
1959年下半年,復併入白沙公社。
1961年,又析出元門公社。
1983年,改為元門區。
1987年,改為元門鄉。
區劃沿革
1970年,元門公社轄個大隊。
1983年,元門區轄5個鄉。
1987年,元門鄉,設5個村民委員會。
1989年9月,元門民委員會析為翁村、元新2個村民委員會。
2011年3月,增設白翔居民委員會。
2011年末,元門鄉轄白翔1個居民委員會,南訓、紅旗、翁村、紅茂、元門、向民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個居民小組、42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元門鄉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 ,鄉人民政府駐南訓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元門鄉地處白沙黎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細水鄉為鄰,東南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交界,南與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運鄉和五指山市毛陽鎮相連,西靠南開鄉,北與牙叉鎮接壤。 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8.3千米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7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6千米 ,行政區域總面積182.4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元門鄉大部為山地,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主要山脈有鸚哥嶺。地面平均高程604米,最高點在東南方向邊界處;最低點海拔186米。
氣候
元門鄉屬南亞熱帶季風暖濕氣候,日照時間長,雨量充沛,平均氣溫21℃-23.4℃;日照時數年均2000小時以上,年太陽輻射量114.3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1800至2400毫米,極端最高氣溫41℃,極端最低氣溫為2.1℃。
自然資源
元門鄉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金礦、鉛鋅礦、水晶礦和石灰石,礦產品位高、儲產大。
2011年,元門鄉耕地面積6354畝,人均0.9畝;其中水田3735.325畝,旱田1149.19畝,坡地6186.434畝;林地面積20.93萬畝。
2011年,元門鄉森林覆蓋率74.8%。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978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98人,城鎮化率1.0%。另有流動人口489人。男性5203人,占53.1%;女性4585人,占46.8%;14歲以下1652人,占16.9%;15-64歲7467人,占76.3%;65歲以上669人,占6.8%。總人口中,以黎族為主,達7608人,占77.7%;漢族1617人,占16.5%:苗族343人,占3.5%;壯族220人,占2.3%。2011年,人口出生率20.77‰,人口死亡率7.42‰,人口自然增長率13.3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8.9人。
2017年末,元門鄉常住人口為5924人。
截至2018年末,元門鄉戶籍人口為6330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元門鄉常住人口5539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元門鄉農民人均純收入4693元。
2011年,元門鄉財政總收入902.7萬元,比上年增長15.6%。
截至2018年,元門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農業
2011年,元門鄉農業總產值3436.2萬元,比上年增長39.7%。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
2011年,元門鄉生產糧食2783噸,人均362千克,其中水稻195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橡膠、甘蔗、木薯、竹子、南藥、藤等。
2011年,元門鄉橡膠種植面積12741畝,產量450噸;甘蔗種植面積7300畝,產量3萬噸;木薯種植面積1950畝;竹子種植面積1530畝;藤種植面積5777畝;南藥種植面積803畝。荔枝、龍眼種植面積1290畝,收穫730畝,總產量117噸。
2011年,元門鄉生豬飼養量5753頭,年末存欄3872頭;家禽飼養量8.3萬羽,上市家禽5.7萬羽。淡水養殖468.1畝,產量70215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
商業
2011年末,元門鄉有個體工商戶32戶;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44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元門鄉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29人,專任教師13人;小學1所,在校生302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元門鄉中學合併到白沙育新中學,元門鄉境內無中學。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元門鄉有鄉級科技110服務中心1個,農業科技人員10名。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26期,受訓人數6300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元門鄉有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6個,圖書室6個,藏書8萬冊。
2011年末,元門鄉42個自然村全部實現"村村通廣播"目標,可收看、收聽中央廣播電視節目。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元門鄉學校體育場地2處,鄉政府體育場地1處,行政村體育場地6處。33%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元門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8張。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1人。完成診療3751人次,出院病人75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036人,參合率99.35%。
社會保障
2011年,元門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8戶,人數560人,年支出128.4萬元,月人均19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1戶,人數311人,年支出55.5萬元,月人均148.6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7人,年支出8.1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036人次,共支出30.2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500人,緊急轉移安置247人,倒塌房屋27間,救災支出48.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8.7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054人,參保率90.9%,繳納參保金29.5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元門鄉有郵政代辦所1處,移動電話16部。[5]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元門鄉因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設"元門崛"而得名(元門,黎語原為"番滿",意為老村)。
風景名勝
紅坎瀑布
紅坎瀑布位於元門鄉紅茂村,素有"南國夏宮"的美譽。它分為紅坎瀑布和天界神湖兩部分,其中紅坎瀑布總落差為145米,被譽為"海南第一瀑布",周邊有大大小小的瀑布近10個,形成一個瀑布群。
那吉馬術俱樂部
那吉馬術俱樂部位於元門鄉那吉村,距白沙縣城10千米,馬場占地面積約200畝。馬匹多半來自外國,有馴馬、養馬、賽馬、遛馬、騎馬等各項服務。
交通運輸
元門鄉有310省道過境,境內長3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