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深
元深(485~526年),本名元淵,字智遠,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魏宗室大臣,太武帝拓跋燾曾孫,廣陽王元嘉之子。
- 起家給事中,遷通直郎,拜中書侍郎,遷黃門郎,襲爵廣陽王。
- 孝明帝即位後,拜肆州刺史,遷都官尚書、河南尹,出任恆州刺史,討伐六鎮起義。
- 遷禮部尚書、定州刺史,累遷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僕射、東北道行台、前軍將軍,鎮壓鮮于修禮起義。
- 孝昌二年,卒於瀛州高陽郡,時年四十二歲,追贈侍中、吏部尚書、司徒公、雍州刺史,諡號忠武。
目錄
基本信息
姓名 元深(《北史》避諱改寫) [1]
|
本名 元淵
|
民族 鮮卑
|
官職 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僕射、東北道行台
|
爵位 爵廣陽王
|
追贈 侍中、吏部尚書、司徒公、雍州刺史
|
諡號 忠武
|
出生地 河南洛陽
|
出生時間 485年
|
去世時間 526年
|
所處時代 北魏
|
主要成就 鎮壓鮮于修禮起義
|
人物話題
人物生平
及沃野鎮人破六韓拔陵反叛,臨淮王元彧討之,失利,詔元深為北道大都督,受尚書令李崇節度。時東道都督崔暹敗於白道,時不納其策。東西部敕勒之叛,朝議更思深言,遣兼黃門侍郎酈道元為大使,欲復鎮為州,以順人望。會六鎮盡叛,不得施行。深後上言:「今六鎮俱叛,二部高車,亦同惡黨。以疲兵討之,不必制敵。請簡選兵,或留守恆州要處,更為後圖。」
及李崇徵還,元深專總戎政。拔陵避蠕蠕,南移渡河。先是,別將李叔仁以拔陵來逼,請求迎援。深赴之,前後降附二十萬人。深與行台元纂表求恆州北別立郡縣,安置降戶,隨宜賑賚,息其亂心。不從,詔遣黃門郎楊昱分散之於冀、定、瀛三州就食。深謂纂曰:「此輩復為乞活矣,禍亂當由此作。」既而鮮于脩禮叛於定州,杜洛周反於幽州。其餘降戶,猶在恆州,遂欲推深為主。深乃上書乞還京師。令左衛將軍楊津代深為都督,以深為侍中、右衛將軍、定州刺史。時中山太守趙叔隆、別駕崔融討賊失利,台使劉審考核,未訖,會賊逼中山,深乃令叔隆防境。審馳驛還京,雲深擅相放縱。城陽王徽與深有隙,因此構之。乃徵深為吏部尚書,兼中領軍。及深至都,肅宗不欲使徽、深相憾,敕因宴會令相和解。徽銜不已。
河間王元琛等為鮮于脩禮所敗,乃除深儀同三司、大都督,章武王元融為左都督,裴衍為右都督,並受深節度。徽因奏靈太后構深曰:「廣陽以愛子握兵在外,不可測也。」乃敕章武王等潛相防備。融遂以敕示深。深懼,事無大小,不敢自決。靈太后聞之,乃使問深意狀。深以兵士頻經退散,人無斗情,連營轉柵,日行十里。行達交津,隔水而陳。
賊脩禮常與葛榮謀,後稍信朔州人毛普賢,榮常銜之。普賢昔為深統軍,及在交津,深使人諭之,普賢乃有降意。又使錄事參軍元晏說賊程殺鬼,果相猜貳。葛榮遂殺普賢、脩禮而自立。榮以新得大眾,上下未安,遂北度瀛州。深便率眾北轉。榮東攻章武王融,戰敗於白牛還。深遂退走,趨定州。聞刺史楊津疑其有異志,乃止於州南佛寺。停三日夜,乃召都督毛諡等六七人,臂肩為約,危難之際,期相拯恤。諡疑深意異,乃密告津云:深謀不軌。津遣諡討深,深走出,諡叫噪追躡。深與左右行至博陵郡界,逢賊游騎,乃引詣葛榮。賊徒見深,頗有喜者。榮新自立,內惡之,乃害深。孝莊帝追復王爵,贈司徒公,諡曰忠武。
參考資料
- ↑ 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