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話的人
《偷話的人》,副标题:富能仁的故事(馬禮遜入華宣教200年論文集--繪本04),作者: 陳進隆/文 李秀玲/圖,譯者: 吳敏嘉、吳敏蘭,出版社: 宇宙光出版社,ISBN:9789577272546,出版日期:95070101,頁數:44,尺寸:21 x 28cm,重量:467克,排版方式:橫排,語言:繁體中文,裝訂方式:精裝,印刷方式:全彩印刷,分類:生活教導/兒童 適用對象:適用所有人。
目录
内容简介
不管做什麼,只要是上帝交在我們手裡的,都要忠心去做。── 富能仁
台北市立圖書館2006好書大家讀(中英雙語)
1886年,富能仁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是祖籍蘇格蘭的加拿大人,是皇家獸醫外科學院院長,母親是莫拉維亞名門之後,都是循道會的虔誠信徒。富能仁共有兄弟姊妹5人,他排行第三。富能仁擅長數學與音樂。他就讀於倫敦皇家學院的工程系。1906年,20歲的富能仁舉辦了第一次鋼琴演奏會。同年,他在一次基督徒訓練營中,結識了內地會傳教士施達德(C.T.Studd),對內地會的不募捐、不求告的信心原則頗為欣賞。富能仁大學畢業後,曾經3次申請加入中國內地會,前2次都因為他患有耳炎而被拒絕。在他的耳炎治癒之後,第三次申請,終於獲得批准。1908年,他前往中國,先在安慶語言學校學習漢語。在那裡,他被內地會在雲南拓荒傳教的老資格傳教士麥克悌選中,一同經上海、香港、緬甸前往中國西南山區。
1909年5月24日,富能仁經過漫長的旅行,騎著騾子,由緬甸的山路抵達中國雲南省西部邊境口岸城市騰越(今騰沖),當地已駐有內地會傳教士安選生(W.J.Embery)。不久安選生被調往大理,於是富能仁獨自負責騰越的傳教站。起先他向當地漢人傳教,但是皈依基督者寥寥無幾。於是他將傳教重點轉向此前不為人知的傈僳族。此後的許多年中,他熱衷於獨自一人,翻越崇山峻岭,向聚居於中緬邊境怒江上游大峽谷的傈僳族講道。傈僳人樂意接待這位傳教士,於是他就住在他們泥屋中。起初他們只能用有限的漢語交談,然後他開始學習傈僳族的語言,這是一種屬於藏緬語族的語言。富能仁掌握這種語言後,立即著手將《馬可福音》和讚美詩翻譯為傈僳語,發揮傈僳族在歌唱方面的天賦,還計劃將傈僳族口頭歷史歌曲用音符記錄下來。在最初的幾年傳教過程中,富能仁遇到了許多懷疑和困難,直到1916年,他們才成功地使3個家庭皈依基督教。到1918年,這些信徒自己繼續進行家庭福音布道,已經有60,000名信徒受洗。富能仁有效地建立強有力的本土教會,使他成為中國西南其他少數民族以及其他國家教會擴展的典範。
教會
教會(Church),基督教的基本組織,既可指基督教各派的整個組織,如基督教會、天主教會、東正教會等[1],也可指某一國家、某一地區或某一教堂全體基督徒的組織,如英國教會、耶路撒冷教會、某某教堂的教會[2]等。
参考文献
- ↑ 揭秘基督教分支:天主教與東正教的千年恩怨,趣曆史,2018-11-23
- ↑ 從教會本質看教會生活,基督教華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