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做壽在生日這一天舉行慶賀活動。過壽時,親朋好友要為壽星準備壽幛壽燭壽桃、壽麵,禮品列陳,紅燭高燒,敬過祖宗神祗,晚輩按輩份跪拜祝壽,送上壽麵,壽翁壽婆分「壽錢」。而後親友前來祝壽。[1]

[]

目錄

冥壽

為已故父母做壽的,此謂之「冥壽」。到那一天,子孫着彩服,在家設禮堂,同宗族人、親戚朋友也紛紛前為祝賀。條件好的,還有以演戲來慶賀的。

暖壽

江蘇北一帶,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逢「九」做壽,俗稱「做九不做十」。生日前一天,邀子女、親友晚宴,稱「暖壽」。

別名

亦稱「祝壽」。漢族民間壽誕風俗。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指為老年人舉辦慶賀生日的活動。古代有持酒祝人長壽之禮,然並非行於誕日。於誕日做壽起於南朝,盛於唐代以後。一般自五十歲開始。民間重視逢十的誕辰,稱壽誕。部分地區,男子逢九之數,提前舉行。年滿六十歲、八十歲,舉行誕生日慶賀禮儀,稱「做大壽」。五十以下之誕生日慶賀禮儀,則稱為「做生日」。其為老人舉行的祝壽活動,有繁有簡,視生活條件及本人社會地位而定。一般人家皆發帖邀親友來賀,禮品有壽桃、壽麵、壽聯、壽幛等。隆重者需設壽堂,燃燭結彩,做壽者稱為「壽星」,於中堂,受親友的祝賀與晚輩的叩拜。獻壽禮畢,入席共飲壽酒,吃壽麵。豪富之家,多有令戲班來家,演戲娛賓者。《詩經.豳風.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奉卮酒為壽。」《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有的獻過壽文的,有的道句壽詞的,無非拜壽祝賀,祝壽翁的百年長壽。」參見「做生日」。

概述

人誕生的那一天為「生日」,即「壽誕」,也叫「壽辰」。「生日」是人生旅途的起點,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因此,人們習慣於在生日這一天舉行慶賀活動,是謂「過生日」、「做壽」。年齡身份不同,「做壽」規模也各異。一般而言,四十歲以上,逢十的大壽比較重要,不同一般規模。過壽時,親朋好友要為壽星準備壽幛、壽燭、壽桃、壽麵等。四十歲以上多以壽桃壽麵為禮。本家還要外加白糖五斤。未滿四十的為饅頭、切面。十歲、二十歲只用切面。壽桃被視為仙桃,八百年結果一次,麵條取其綿長。壽聯壽幛均書吉慶祝賀語詞。隆重者做壽,設壽堂,擺壽燭,張燈結彩。壽翁坐在正位,接受親友、晚輩祝賀、叩拜。儀式完畢,共吃壽宴;壽堂香案上,陳列春桃、八仙人等。壽燭要紅色。中堂有大壽福,拜壽禮由主持者喊禮。輩分不同,拜禮也有區別。平輩一揖,子侄孫輩四拜,有的還要以壽盤盛熟雞蛋四枚或棗湯一碗奉於壽者。除壽日拜賀外,還有壽日之前拜者,為預祝;壽日之後拜壽,叫補祝。絕大多數地區的風俗,是在壽日當天舉辦壽宴慶祝,但也有個別的地區,統一定在每年正月初三這一天舉行,宴請親朋好友以及本家鄉鄰,因而出現了同一年裡多個人同時做壽,爭搶賓客上席的怪現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