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做十六歲

做十六歲
圖片來自storm

做十六歲台灣台南的民間傳統禮俗,在每年七娘媽的聖誕,農曆七月七日時,台南市開隆宮爲年滿十六歲的青年男女所舉行的成年禮活動。

目录

由來

做十六歲相傳始於清朝的臺南市西區「五條港」一帶,根據《南臺灣民俗》所記載:「『做十六歲』典禮,已有百年左右的歷史了,最初發源於本市西區一帶,現在已經普遍到全省。本來因為西區方面有五條小港,而居住各港的五大姓的勞動者,各佔一港,為沿港岸的各進出口行郊,以搬貨運為生活。......在勞動者的家庭,已跟了爸爸到埠頭當小苦力了,這已成了家庭經濟的幫手,多少賺些錢,減輕父親的負擔,所以他們認為16歲為成丁,於此日舉行隆重的典禮。」[1]

成年禮中所祭祀的是民間信仰中的七娘媽,亦即七星娘娘,被認為是兒童的保護神,在兒童十六歲之前受其保護而能平安長大,因此家中若有孩子滿十六歲,便於農曆七月七日即七娘媽生日這一天於家中門口擺設粿品、胭脂水粉與七娘媽亭等祭品,舉辦酬謝祭拜儀式以示感激[2]

過程

農曆七月七日,家中有滿十六歲的人,於家中門口擺設粿品、胭脂水粉與七娘媽亭等祭品,外祖母也會準備成年禮給外孫,如金飾、衣物、文具用品等以木盒裝盛,由鼓吹隊伍引導一路到家裡,以表達對外孫長大成人的祝賀,在祭拜禮過後舉行「出鳥母宮」,由父母擎起七娘媽亭讓子女穿越三次,象徵青少年已成長且能獨當一面。最後將七娘媽亭火化表示為七娘媽增添樓亭,並分贈粿品紅龜給親朋好友與左鄰右舍分享喜悅[2]

或是前往開隆宮向七娘媽祭拜,在行三跪九叩後,由父母親抬起『七娘媽亭』囑孩子由底下穿過,或匍匐爬過『七娘媽』的神桌,男由右邊、女由左邊、連續穿越三次,即被視為成年[3]。藉此『出鳥母宮』(男)或『出婆媽』(女)的儀式,以示孩子已經長大,象徵著可以開始分擔家計及負起社會責任的意義。

文資意義

是台南市登錄的市定民俗,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自101年起,每年舉辦做十六歲相關示範活動,至2019年已邁入第8年[4]

在一般家庭舉行外,亦有「宗祠做十六歲」活動,在廟裡或家戶中都可以舉行[5]

而台南市除了開隆宮外,亦有與文化藝術活動結合,分別有「2019 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 - 共振 Resonance」、「五條港成年禮 『咱來做16歲』」、「圓滿十六歲.歡喜轉大人 - 安平開台天后宮」、「走讀府城-七夕成年禮」、「探訪七娘媽-找尋做十六歲的秘密」 ,在台南市各地舉行做十六歲活動[6][7]

影片

七夕七娘媽生 府城「做16歲」成年禮-民視新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