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临床表现为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到收缩期杂音。如瘤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有可能发生血栓迁移引起远侧动脉栓塞而产生相应症状,也可因外伤或内在压力增加而破裂出血,容易引发感染,是血管损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该病情主要通过物理、化学以及手术治疗进行改善,一般预后尚可。
目录
基本信息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
是否医保:是
英文名称:pseudoaneurysm
是否常见:否
是否遗传:否
并发疾病:出血、感染
治疗周期: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局部肿块、收缩期震颤、收缩期杂音、远侧组织缺血
好发人群:各种因素导致血管损伤的人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
常用药物:凝血酶
常用检查:彩超、CT、MRI
病因
假性动脉瘤是血管损伤引起的并发症,多见于火器伤、刺伤、医源性损伤等,同时使用抗凝药物也可能诱发该病情。该病好发于容易发生血管损伤的人群。
临床表现
1.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到收缩期杂音。
2.压迫动脉近心侧可使肿块缩小,紧张度降低,搏动停止,震颤与杂音消失。
3.巨大动脉瘤可有邻近神经受压损害和远侧组织缺血症状。
诊断
根据体检时发现搏动性包块伴震颤、闻及血管杂音,彩超、动脉造影及CT、MRI特征性改变,假性动脉瘤诊断一般不困难。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一般都有明确的外伤史。本病可在外伤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数年出现,凡在原受伤部位出现的包块应首先考虑本病。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由于炎性肿胀掩盖了搏动性肿块的征象,有可能误诊为软组织水肿。因此辅助检查更为重要。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极高,所以,临床上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于有以下情况者更须警惕:
①合并感染,瘤壁炎性水肿。
②载瘤动脉远端栓塞,瘤腔内压力增高。③瘤体突然承受过大压力(如体检、B超、造影检查)。
国内有研究提出假性动脉瘤趋于破裂出血的早期诊断指标:
①以伤后1个月多见,病变部位疼痛加重,局部与全身温度增高。
②搏动性包块短时间内明显增大,张力增高,包块周围软组织红肿,伤口感染加重,分泌物增多,或有血性液体渗出。
③搏动性包块增大的同时,出现邻近神经性损伤症状。④肢体远端动脉搏动较前减弱,皮温较对侧降低。
鉴别诊断
真性动脉瘤[1]:真性动脉瘤是指动脉壁因薄弱或结构破坏而向外膨出,形成囊性、梭形或柱状扩张。而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被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形成血肿。因动脉搏动的持续冲击力,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形成的一个搏动性病变,多由外伤或医源性损伤所致,一般做相关检查即可鉴别。
治疗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近年来主张手术和介入治疗相结合,并根据瘤所在位置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①若损伤动脉为非主干动脉,可采用结扎或动脉栓塞法。
②若可修补者无论位于主干或非主干动脉,宁可行修补术。
③若损伤动脉为主干动脉又无法修补者,则需切除动脉瘤后进行端端吻合和血管重建。端端吻合仅适用于瘤体较小,切除后无张力的情况,对裂口处血管壁炎症明显,组织脆弱,或缺损范围>2cm者,应考虑血管移植。大隐静脉具有取材方便,无异物反应,通畅率高的特点,但应注意移植时将血管倒置,人造血管适合口径较大的血管,中等口径的血管如股动脉、桡动脉等容易形成栓塞。国内杨德华等“’根据DSA造影和手术中所见,将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分为I、Ⅱ、11I(11I a、11Ib、11I c)、Ⅳ型,认为根据分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良好。经导管动脉栓塞、超声引导下瘤腔内凝血酶粉注射、动脉内覆膜支架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介入新疗法,因其微创且疗效肯定,已部分取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对于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栓塞,在适应证的选择则应慎之又慎。术前应仔细复习彩超等检查情况,包括假瘤供血动脉的情况,如直径、流速、侧支循环,假瘤的开口、大小等。位于动脉主干分支上的如股深动脉,桡动脉等侧支循环丰富的动脉行介入栓塞是可行的。动脉主干如股动脉、肱动脉等的假性动脉瘤不宜单纯栓塞,可选择适当的带膜血管内支架置入,一方面可使动脉主干血流畅通,另一方面封闭瘤体的开口,利于假瘤内血栓形成最终闭塞和吸收。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施行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制订手术方案。对于动脉,可在造影的同时行血管内栓塞术,对于肘膝以远的部位,可用止血带止血,对于邻近躯干部位可用球囊导管暂时阻断动脉腔内血流,再酌情行瘤体切除和(或)血管重建。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更为棘手,不仅要处理局部病灶,更重要的是控制感染和治疗原发病。由于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和原发病灶可互为感染源,感染可以反复发作。复发、再燃机会很大,所以,如何控制感染、治疗原发病和处理假性动脉瘤成为一大难题。
并发症
视频
什么是假性动脉瘤?
鼻出血-假性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