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修道院學校(Klosterschule, Scholae monasticae, claustrales)修道院學校是由神職人員組成的教學機構,在裡面給修士和修女上課。

修道院學校,在西元五世紀成立,最先是以教育僧侶和修女為目的,後來才擴展成也教育一般民眾。 修道院學校教授七藝,或稱三門普通學科(文法、辯證法、修辭學)和四門高級學科(算術、幾何學天文學、音樂)。

他們為之後的教育機構培養了教師人材,也因此是中古世紀大學的前身。[1]

目錄

歷史

歐洲修道院學校的創立,根據傳說要追溯到本篤會和意大利卡西諾山修道院的創始人聖本篤(Benedikt von Nursia)以及與他同時代但較為年輕的Cassiodor。修道院學校經由Benedikt von Aniane的貢獻,在法國卡爾大帝(Karl der Große)統治時期特別蓬勃發展。自從這個時候開始,人們將修道院學校分成對外開放給一般民眾的學校,特別是地主(Junker),以及對內給未來的僧侶上的學校。

本篤會特別在英國進行科學的課程,並且從英國開始傳教到整個歐洲大陸,像是高盧、西班牙,並且經由聖博義(Bonifatius)傳到德國。十二世紀起,多明我會(Dominikaner)的托缽修會(Bettelorden)以及方濟會(Franziskaner)也加入修道院學校的行列,他們讓非神職人員成為教師。之後的Prämonstratenser,和最後由Gerhard Groote創立的「共同生命的兄弟會」(Brüder vom gemeisamen Leben),以及在日耳曼化的斯拉夫國家裡的熙篤會也都加入此行列。

除了相似的大主教城市教堂學校,修道院學校在德國一直是唯一的教育機構。最古老的德語修道院學校有西元724年成立的賴辛瑙(德國)、西元744年的富爾達(德國)、西元777年的Kremsmünster(奧地利)、Admont(奧地利)、西元1071年的St. Florian(奧地利)、Corvey(奧地利)、Hirsau(德國)、Prüm(德國)、維也納的Schottenstift和Hersfeld(德國),其高峰時期是在奧托人(Ottonisch)和撒利安人(Salisch)時期。

課程

課程包括七藝、神學課程,像是聖經課,以及學習教會的規定和戒條。

在天主教的教會方面,耶穌會教士不僅排擠本篤會最古老的學校,也排擠兄弟會(Barnabiten und Piaristen)的新學校。

在過去數個世紀,許多天主教的修女建立了若干教育機構,給那些受過教育的家庭階層的女兒來上課。這在天主教的國家特別是發生在上層社會,並且產生出反對教會如此想法的重要影響。

十一世紀時,在人們紛紛開始在城市裡建立自己的學校和大學,修道院學校已經可得見嚴重的衰退。

學校

在緊鄰宗教改革的一些國家,被許多僧侶和大主教的收入都使用來創建學校,有些人名至今仍是修道院學校、教堂學校和貴族學校的校名。而學校里的整個修道院也是改變甚多。這在Sachsen Schulpforta、邁森和梅澤堡都可以看的見。符騰堡在宗教改革之後,經由1556年宣布的修道院條款(Klosterordnung),14間修道院學校的修道院也是大改變。在這些學校當中至今還存在的,只剩Evangelische Seminare Maulbronn und Blaubeuren這一間福音新教的學校。

很多人都習慣於說古代東方重視教育,但現代教育與那些傳統毫無關係,而是基本上全都來自於西方。我們現在實行的學制來自於前蘇聯,追根溯源則可以從近代的普魯士教育制度說起。若是將時間線進一步拉長,那麼就必須從中世紀的修道院學校說起。

修道院學校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公元5-7世紀是第一階段,修道院學校主要針對牧師的培養。8-10世紀是第二階段,這個時期修道院分為內院和外院,開始了對外授課。11-12世紀是第三階段,開始具備了現代學校的特徵,有了分科教學培養。

視頻

修道院學校 相關視頻

美國第85名聖心修道院學校-劉MC
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幾何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