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信源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作為一種形、音、義三位一體的符號系統[1],源於日月鳥獸之形,作為中華文明之標誌[2],連接中華民族的歷史、現在和未來,方正之間充滿美感。

目錄

名詞解釋

信源,是產生各類信息的實體。信源給出的符號是不確定的,可用隨機變量及其統計特性描述。信息是抽象的,信源則是具體的。例如,人們交談,人的發聲系統就是語聲信源;人們看書、讀報,被光照的書和報紙本身就是文字信源;常見的信源還有圖像信源、數字信源等等。信號的產生(物)被稱為信源,相對應的概念應該是信號的接受(物)被稱為信宿。

信息傳播過程簡單地描述為:信源→信道→信宿。其中,「信源」是信息的發布者,即上載者;「信宿」是信息的接收者,即最終用戶。在傳統的信息傳播過程中,對信源的資格有嚴格的限制,通常是廣播電台、電視台等機構,採用的是有中心的結構。而在計算機網絡中,對信源的資格並無特殊限制,任何一個上網者都可以成為信源。

起源

1949年,香農和韋弗提出了有關傳播的數學模式。信源就是信息的來源,可以是人、機器、自然界的物體等等。信源發出信息的時候,一般以某種訊息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是符號,如文字、語言等,也可以是信號,如圖像、聲響等等。

編碼

編碼就是把信息變換成訊息的過程,這是按一定的符號、信號規則進行的。按規則將信息的意義用符碼編排起來的過程就是編碼過程,這種編碼通常被認為是編碼的第一部分。編碼的第二部分則是針對傳播的信道,把編制好的符碼又變換成適於信道中傳輸的信號序列,以便於在信道中傳遞,如聲音信號、電信號、光信號等等。如信息源產生的原始訊息是一篇文章,用電報傳遞的時候,就要經過編碼,轉換成電報密碼的信號,然後才能經過信道傳播。

信道

信道就是信息傳遞的通道,是將信號進行傳輸、存儲和處理的媒介。信道的關鍵問題是它的容量大小,要求以 最大的速率傳送最大的信息量。

噪音

噪音是指信息傳遞中的干擾,將對信息的發送與接受產生影響,使兩者的信息意義發生改變。

譯碼

譯碼是對信息進行與編碼過程相反的變換過程,就是把信號轉換為訊息,如文字、語言等,這是第一步。第二步譯碼則是指將訊息還原為信息意義的過程。

信宿

信宿是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機器,如收音機、電視機等。

概念提出

作為方法論,香農的這一信息系統模式可以被適用於許多系統,如通信系統、管理系統、社會系統等。傳播學學者對這一模式進行改造之後,成為表述人類信息傳播的基本模式之一,成為傳播學領域最基本的研究範式,而信源、編碼、譯碼、信宿等概念也成為傳播學研究的基本概念。

香農的信息論為傳播學領域提供了基本的範式,它使以前模糊的信息概念變得在數學上可以操縱。香農的信息論與維納的控制論是相互影響的,維納也是最早認識信息論價值的學者,並與香農共同發明了有關信息的熵度量法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