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大夫
保康大夫拼音是bǎo kāng dà fū,醫散官名。金始置,從四品中。元升從三品。明廢。[1]
金代的基本設置都沿襲宋,同時根據女真族的特點做了一些調整。金代設有太醫院、御藥院、尚藥局等宮廷醫療機構,金代把宋代的翰林醫官院改為太醫院,歸吏部領導。尚藥局、御藥院則歸屬管理宮廷事宜的宣徽院。金代的太醫院官階已經增至25階,保康大夫為從四品中。
金朝宮廷內設有尚藥局、御藥院,其中尚藥局隸屬宣徽院。金朝攻占北宋汴京,擄回宋徽宗、宋欽宗的同時,還擄回北宋宮廷的諸科醫生數百人,還有不少醫書及藥品,其中僅北宋太醫局的靈寶丹便有28700貼。 元朝初期,隨着貢來的藥品增多,遂在至元六年設立御藥院,負責管理藥品製作及儲存,「秩從五品,掌授各路鄉貢,諸蕃進獻珍貴藥品,修造湯煎。」這時仍然設有尚藥局,後來由於尚食局和尚藥局常在藥膳方面發生聯繫,故在至元二十年(1354年)省並尚藥局為尚食局。此後御藥院和太醫院共同形成了元朝醫藥管理的最高機構。 明朝未設御藥院,而設有御藥局,後改稱聖濟殿,清朝設御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