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全景網 的圖片

便雅憫支派,外文名:Benjamin,Tribe of,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最小的一個,是雅各幼子便雅憫的後裔(民1:36)。在舊約中,該支派常簡稱為「便雅憫」。他們人數歲少,但在以色列的歷史上卻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2]》一共27卷。

目錄

簡介

以色列人從埃及出來時,便雅憫支派登記的男丁,在人數方面居於各支派的倒數第二位(男丁人數最少的是瑪拿西支派)。(民1:36-37)以色列人後來在摩押平原統計人口,便雅憫支派登記的男丁人數居於第七位。(民26:41)以色列人在曠野安營時,便雅憫支派跟約瑟的兩個兒子(瑪拿西和以法蓮)所衍生的支派一同駐守在聖幕的西邊。拔營時,這三族一隊是第三批出發的。(民2:18-24)

在迦南,便雅憫支派分得的地區位於以法蓮支派和猶大支派之間,西面跟但支派接壤。地界的北端從耶利哥城附近的約旦河起,越過伯特利附近的山地,繼續向西延伸,到下伯和崙附近的一個地點。地界的西端從這個地點起,下到南面的基烈耶琳,然後向東延伸,穿越耶路撒冷的欣嫩谷,繞過東面崎嶇的山坡,再下到死海北端的約旦河。這樣,約旦河就成了便雅憫支派東面的地界。(書18:11-20;可對照書15:5-9所記載的猶大支派北面的地界,和書16:1-3所記載的約瑟子孫南面的地界)整個區域從北至南約19公里(12英里),從東至西約45公里(28英里)。除了約旦河谷的耶利哥綠洲之外,境內大部分是連綿起伏的丘陵地帶。西面的山坡有些沃土,境內又有急流谷,朝西流向非利士平原,朝東流向約旦河谷;這個區域成為往高原地帶的主要通道,成為商業和軍事要塞。掃羅執政的早期,非利士人的軍隊大舉進攻這個地區。他們在掃羅的家鄉基比亞以北不遠的密抹安營,並常從營中出來肆意搶掠以色列人的財物,直到後來約拿單在密抹大敗他們,迫使他們倉皇逃回沿岸的平原。(撒上13:16-18;14:11-16,23,31,46)

有幾座著名的城,包括耶利哥、伯特利、基遍、基比亞、耶路撒冷、米斯巴等,本來是分給便雅憫支派做產業的,(書18:21-28)不過將伯特利從敵人手中奪過來的卻是約瑟家。後來伯特利成為跟以法蓮支派比鄰的著名城鎮及拜牛犢的中心。(士1:22;王上12:28-29)耶路撒冷雖然屬於便雅憫的領土,卻位於跟猶大領土接壤的邊界,原本被猶大支派攻占及放火燒城。(士1:8)不過,猶大支派也好,便雅憫支派也好,都無法趕走住在耶路撒冷的耶布斯人。(書15:63;士1:21)直到大衛作王之後,以色列人才完全攻占這城,並將其立為首都。(撒下5:6-9)

在士師時代,便雅憫支派顯出頑梗不化的精神。雖然基比亞城的居民犯了令人髮指的罪行,便雅憫支派卻不肯將犯事的人交出來。其餘的支派決心處罰惡人,剷除罪惡,結果爆發內戰,便雅憫支派幾乎滅絕。後來,其餘的支派為了保存便雅憫支派,就允許便雅憫支派的人搶回數以百計的外地女子,娶她們為妻。(士19-21章)便雅憫支派復原得很快。內戰結束時,便雅憫支派只剩下大約600個男丁,可是到大衛作王時,這個支派已有差不多6萬個戰士了。(代上7:6-12)

雅各臨終前曾經預告,便雅憫的後代都是勇猛之士。雅各祝福這個深愛的兒子,說:「便雅憫必像兇猛撕掠的狼,早晨吃獵物,晚上分掠物。」(創49:27)便雅憫人的戰士以善於投石聞名,左手右手投石,都能「毫髮不差」。(士20:16;代上12:2)便雅憫人曾協助底波拉和巴拉,戰敗了西西拉,拯救了以色列人。(士5:14)這支派也有着層出不窮的偉大人物,其中有政治領袖(代上27:21)、掃羅軍中的軍長(撒下4:2)、大衛軍中的勇士(撒下23:29)、百發百中的弓箭手(代上8:40),還有管理所羅門僕役的官吏(王上4:18)。士師以笏就是便雅憫人,慣用左手,曾手誅暴虐無道的伊磯倫王。(士3:15-21)值得留意的是,在以色列建國的初期,便雅憫支派雖然是「最渺小的」支派,卻出了以色列的首任君王,就是基士的兒子掃羅。掃羅驍勇善戰,對抗非利士人,不遺餘力。(撒上9:15-17,21)同樣,在以色列的後期,便雅憫支派出了以斯帖皇后和首相末底改,兩人挺身拯救以色列民族,使他們不致在波斯帝國的統治下滅絕。(斯2:5-7)

大衛被掃羅王追殺時,便雅憫人有些勇士追隨大衛。(代上12:1-7,16-18)掃羅死後,大部分便雅憫人起先都擁護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撒下2:8-10,12-16)後來他們終於承認大衛的王權,並從那時起就一直忠於猶大國,少有例外。有些便雅憫人,例如示每和示巴,仍懷有黨派之爭的好戰精神,一時跟猶大人疏離。(撒下16:5;20:1-22)國家分裂時,鄰近的以法蓮支派(便雅憫的親姪兒所衍生的後代)成為北方的以色列國最強大的支派,便雅憫支派卻重視耶和華的決定,繼續效忠於猶大。(王上11:31,32;12:21;代下11:1;創49:8-10)

猶太人從巴比倫獲釋返回巴勒斯坦定居後,便雅憫支派和猶大支派在各支派當中起主導作用。(拉4:1;10:9)便雅憫支派忠貞不二地支持猶大和耶路撒冷,因此在以西結所見的異象里居於顯要地位。當時以西結看見,在上帝應許的王國統治下,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得土地做產業。便雅憫支派的分地位於「聖區」南邊的地界,猶大支派的分地則位於「聖區」北邊的地界。(結48:8,21-23)

「猶大支派的獅子」就是耶穌,他的忠心門徒當中有一個出於便雅憫支派的勇猛之士,就是使徒保羅。他在屬靈方面能征善戰,對抗謬誤主張和頹風惡俗,不遺餘力。(啟5:5;羅11:1;腓3:5)在屬靈以色列十二支派中,便雅憫支派能占有一席位,無疑很恰當。(啟7:8)

有人在幼發拉底河的馬里發現了一些古代的書簡,專家估計寫成於公元前18世紀。書簡上記載了一個兇悍的遊牧民族,稱為「比努亞米納」。論到這個名字,《圖解聖經辭典》說:「『有些學者』假設這就是聖經記載的便雅憫支派的前身,不過兩者在時間和起源方面卻差別很大,因此這個可能性不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