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作物生育期一般指作物從播種到種子成熟所經歷的時間。以所需的日數表示。部分作物如麻類、薯類、甘蔗、綠肥等系指播種到主產品收穫所經歷的時間。[1]

[]

目錄

分段

作物的整個生育期又可分為以生長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為主的營養生長期和以分化形成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為主的生殖生長期。如穀類作物在幼穗分化開始以前屬營養生長期;幼穗分化開始到抽穗,屬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期;抽穗後純屬生殖生長期。在上述兩個生長期中,根據作物外部形態發生的變化,又可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由於作物種類的不同,劃分的時期也各不相同。

簡介

作物生育期的長短,除主要決定於作物的遺傳性外,還由於栽培地區的氣候條件和栽培技術等因素而有差異。如秋播、冬播作物因冬季氣溫低,生長發育緩慢,生育期較長;春播、夏播作物因氣溫高,生長發育快,生育期較短。同一品種在不同緯度地區種植,由於溫度、光照的差異,生育期也隨之發生變化。短日照作物水稻、大豆等,在中國自南向北引種時由於緯度增高,生長季節的日照加長而溫度降低,生育期一般延長;反之,從北向南引種時則因緯度降低、日照減短、溫度升高而使生育期縮短。此外,栽培過程中肥水管理不當也會影響生育期的長短,如肥水過多、營養體生長過旺就延遲成熟;而乾旱、缺肥則會引起早衰逼熟,縮短生育期。掌握不同作物和品種的生育期及其變化因素,對於引種、茬口安排、品種布局、栽培管理以及品種選育等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