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佛耳岩摩崖造像及崖墓

 佛耳岩摩崖造像及崖墓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佛耳岩摩崖造像及崖墓

位於 四川省

資陽市安岳縣

造像形態各異

神情惟妙惟肖

佛耳岩摩崖造像及崖墓位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造像形態各異,神情惟妙惟肖[1]

目錄

簡介

佛耳岩摩崖造像及崖墓是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的一著名建築景點,這些名勝古蹟都是具有悠久的歷史的,也是文化的一種象徵,更是一處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點,且造像的形態各異,神情惟妙惟肖,雕刻的手法也是極其的精緻。

佛耳岩摩崖造像及崖墓(安岳縣) 保護範圍:造像分布範圍外延50米。 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延100米。

有摩崖造像247尊,題記8處。摩崖造像開鑿於唐,集中雕刻在一長18米、高14米的崖壁上。其主要內容以釋迦說法為主,或一鋪三尊,或一鋪五尊,或一鋪七尊。

簡介

造像龕布局合理,充分利用空間,分數層雕刻出54個小龕,上下錯落有致,而不顯得雜亂無章,可見雕刻者的精湛技藝和構思的巧妙

起源

還有一種依山為陵的陵墓也被稱為崖墓,在漢代就有一些王陵是崖墓,如河南永城芒碭山樑王墓。一般認為,這種崖墓作為帝陵興起於唐朝,採用者以唐太宗李世民為首,其昭陵玄宮地就是開鑿了陝西省禮泉縣境內的九嵕山而就。

構造

洞口為半圓形,直徑1.8米,底部鋪一層花紋磚。離洞口1.5米處,露出空穴,且逐步變大,最寬處達4.5米,最高處達2.2米。洞穴內殘留有頭蓋骨和腿骨,一個陶灶、一個陶倉、兩個陶缽、兩枚五銖錢,整個墓地保護比較完好

意義

由於年代久遠,崖墓的岩體強度差,不少墓室裂隙、透水;墓內濕度常年約100%,溫度四季為4—30攝氏度之間;空氣不對流以及酸雨侵蝕大氣污染,崖墓門檐、畫像石、題記等石刻文物外部滋生菌類植物,內部岩石表層疏鬆剝落粉化加劇。對文物的長期保護是極為不利。

參考來源

  1. 佛耳岩摩崖造像及崖墓,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