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桑
佛桑 |
灌木,高达6米。叶宽卵形或狭卵形,长4-9厘米,宽2-5厘米,两面无毛;叶柄长5-20毫米。花单生上部叶腋间,下垂,近顶端有节;小苞片6-7,条形,长8-15毫米,疏生星状毛,基部合生;萼钟形,长2厘米,有星状毛,裂片5;花冠漏斗形,直径6-10厘米,玫瑰红、淡红或淡黄等色。蒴果卵形,长2.5厘米,有喙。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佛桑
拉丁学名; Hibiscus rosa-sinensis Linn.
别称; 朱槿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亚纲; 五桠果亚纲
目; 锦葵目
科; 锦葵科
族; 木槿族
属; 木槿属
种; 佛桑
词语解释; 词目:佛桑
拼音:fú sāng
(1).即扶桑。植物名。指佛桑树或它的花。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 闽 中多佛桑树。树枝叶如桑,唯条上勾。花房如桐,花含长一寸馀,似重台状。花亦有浅红者。" 宋 范成大 《荔枝赋》:"斥蜂蜜之黄腻,谢佛桑之红干。" 清 张际亮 《送云麓督粮粤东》诗:"闻道佛桑仅有根,可怜仙蝶纷无影。"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 清 吴其浚 《植物名实图考》卷二九。
(2).即扶桑。旧时指 日本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问:'此何地?'曰:' 佛桑 。'"
名称
朱槿(南方草木状)扶桑(本草纲目),佛桑(南越笔记),大红花(汉英韵府),桑模(酉阳杂俎),状元红(云南)
习性
广东、云南、台湾、福建、广西、四川等省区栽培。花大色艳,四季常开,主供园林观用。
扶桑系强阳性植物,性喜温暖、湿润,要求日光充足,不耐阴,不耐寒,不耐旱,在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只能盆栽,在温室或其他保护地保持12一15℃气温越冬。室温低于5℃时叶片转黄脱落,低于0℃即遭冻害。耐修剪,发枝力强。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以富含有机质、pH值为6.5一7的微酸性壤土生长最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