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阿難的因緣
阿難的因緣
一天,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比丘們興起這樣的疑問:『賢者阿難過去生是修持何種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勝果報,能將佛陀所宣說的微妙教法,全部憶持不忘,一字也不漏失?』於是眾比丘便前往佛陀的住所,請求世尊開示。慈悲的佛陀於是將阿難尊者過去生的因緣果報娓娓道來。
無數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彌住在一起修行。師父愛徒心切,要求非常嚴格,除了須托缽外,每天還規定弟子精進用功,背誦經典。這位沙彌原本就很喜歡誦經,只是苦於飲食等資具不足,需要外出托缽。托缽若是順利,便有充足的時間用功,若是不順利,回寺時間晚了,便會耽誤功課而見責於師父。
一天,沙彌托缽時間結束得晚,想到今日又無法完成師父所規定的功課,回去必定會被師父呵責一番,於是心裡越想越愁苦,不禁落下淚來。這時恰逢一位長者經過,見到這位沙彌邊走邊哭,便上前關心詢問。沙彌回答:『長者,您有所不知,我師父非常關心我的道業,所以規定我要每天誦經。如果誦經足數,師父便很歡喜,如果沒有完成功課,便會加以責備。不過,因為我每天還要外出托缽,所以誦經時間的多寡,就端看托缽順不順利。今日我托缽結束得晚,想到回去無法完成功課,必定會惹師父生氣,所以才忍不住難過掉淚。』
長者聽了之後,很懇切地告訴沙彌:『請您不要再難過了,以後就請您天天到我家來接受我的供養,我很歡喜能供養您飲食,讓您能專心誦經用功。』從此以後,沙彌在長者的供養下,每天都能專心誦學,師父規定的功課再多,也都能如期完成。
佛陀告訴大眾:『故事中的那位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彌即是我,供養飲食的長者就是阿難。阿難由於過去生誠心護持修行人用功辦道,修了大福報,所以今生才能聽聞法音一字不失,獲得如此殊勝的果報。』諸比丘聽佛宣說阿難的總持因緣,都生大歡喜心,信受奉行。
菩薩行者於護持他人修行中,不僅開闊自己格局,超越自我限制,無形中也成就了菩薩道業。儒家云:『君子有成人之美』,因為有成就他人的心量,同時也成就了自己令人景仰的君子風範。故事中,長者因一念真誠護持沙彌用功,也成就將來聽聞法音一字不失的殊勝功德。俗諺:『量大福就大』,護持他人不計自己得失,這樣的心量就是大。在這廣大的心海中,智慧如日,日光普照能孕育無限生機。無限生機利益了眾生,也利益了自己![1]
佛典
佛教的經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