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慧山
佛慧山(Fohui Mountain),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在千佛山东南,又名大佛头山,海拔460米。山势峭拔为市区制高点,登临山顶可俯瞰泉城。山阴绝壁上有摩崖巨佛头像,像高7.8米,宽4米,开凿于北宋景佑二年,鬼斧神工雄伟壮观。佛慧山下原有古刹佛慧寺,明初开为开元寺,现已湮灭,仅存遗址。
遗址处岩壁上,有唐代造像多尊,遭文革破坏。石壁上存有“山高水长”“逍遥游”等雄浑遒劲的历代题刻。佛慧山顶原有文笔塔,为明济南知府平康裕 所建,今已不存。悬崖下山泉滴漏。形成有“秋棠”“甘露”二泉,夏日,这里绿荫覆盖,气温清凉,历代游客多来此消暑,试茶品茗。
佛慧山今已辟为公园,成为济南大千佛山风景区一部分,正在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文名:佛慧山
外文名:Fohui Mountain
景区名:济南大千佛山风景区
所在地: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海 拔:460米
特 点:山势雄伟深秀,历史文化厚重。
别 名:大佛山,大佛头山,橛山
目录
基本简介
佛慧山在千佛山东南,又名大佛头山,海拔460米[1] 。山势峭拔为济南市区制高点,登临山顶可俯瞰泉城。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柳浪环绕的明湖,滚滚东去的大河尽收眼底。
山阴绝壁上有摩崖巨佛头像,像高7.8米,宽4米,开凿于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鬼斧神工雄伟壮观。后人临悬崖筑拱型佛龛,护大佛于内。额书“大雄宝殿”四字,为济南书法家张英麟所书。
佛慧山下原有古刹佛慧寺,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隋唐。明初,济南府城内开元寺位置改为府署,僧人迁移于此,遂改为开元寺。寺三面环山,松柏笼罩,藤萝垂蔓,异常清幽。原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院内有宋代丁香数株。殿后北壁上,凿有上下石室多间。昔日,儒生多于此读书。石壁西首有镇武洞,开凿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邻洞下方依山雕龟像,蛇绕其颈,奇特古朴。寺周岩崖,雕凿唐代造像多尊,文革尽遭破坏。开元寺已倾圯殆尽,仅存遗址。
崖壁石隙中,山泉渗滴,形成“秋棠”、“甘露”二泉。开元寺遗址周围崖壁上有“山高水长”、“逍遥游”、“德岩犹龙”等历代摩崖刻石,雄浑遒劲,清晰可见。
相关故事
佛慧山之巅,原有明代济南知府平康裕所建文笔塔一座,此塔道光济南府志有记载:“大佛山,在历城县东南十里,旧志云一名佛慧山。上有文笔峰,中为开元寺,在昔名贤多读书其中。县志云,或曰即历山,非也。山之西为罗家寺山,之阳为圈马场。又云大佛山顶万历初平太守康裕建塔,以助文明之气。”塔建成后三、四百年中,在其后文人墨客佛慧山诗文中,未见诸提及,济南文笔塔在冷落中堙灭。
清济南诗人范坰有诗:“佛慧名山十里遥,开元古寺建山椒。山僧不解通姓名,自汲山泉饮一瓢。”那天范坰来到开元寺,山僧也没答理他,他自己淘了泉水喝,那应当是喝的秋棠泉的水。看县志上的诗文,诗人们鲜有爬到大佛头的,更不用说是登上山顶了。那个叫李闲(闲字带个单立人)有登佛慧山顶回宿开元寺诗,他疑似登上山顶。
乾隆历城县志以优美的笔触记载佛慧山的美景和地理形势,读来引人遐想。文中说:“大佛山在城东南十里,一名佛慧山,上有文壁峰下有甘露泉,中有宝刹曰开元寺。旧名佛慧寺,有宋题名刻记。悬崖凿为石室,昔人多读书其中之一,今废。此山半峰峦突兀,涧谷萦回,丹树黄花更宜秋色。有修落帽故事者无不吟眺于此。故八景标为佛山赏菊。朱龙涧在大佛山西北涧陡而幽,林壑深邃。百尺涧岩秀而长,亦复陡绝。抗头山在城南七里与大佛山相连。目尘洞在甘露泉西,历下诸生张得宿等数人游戏于此,因得废洞修之,有箕仙书《目尘洞引》。功德洞在开元寺北义公禅师涅槃处。”
当我们从鲍翅皇宫穿过开元胜境牌坊,走向开元寺的时候,会想到我们正走在百尺涧?朱龙涧在哪里?
作为山名,佛慧山在全国独一无二,不会出现检索的雷同。佛慧山的土名是橛山,正如中国很多山叫橛山,如同马鞍山一样。但济南古人再迷信,也不会认为没有橛子拴住济南会漂走。济南人没在佛慧山上修建过巨大的石柱子,那是一座“形似文笔”的七级石塔,曾经代表人们对济南文昌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