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
佛光山是屬於大乘佛教,總本山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大樹區興田路153號,開山宗長星雲法師於民國56年(西元1967年)5月16日創辦,與法鼓山、中台禪寺和慈濟功德會並稱台灣佛教四大宗教團體之一。至民國106年(西元2017年),佛光山在全世界共設有200餘座別院或分院道場。
佛光山[1] 不僅融和了漢傳佛教的傳統,集教育、慈善、修持的要旨,完成佛教的現代化及開闊性,強調遵循並實踐釋迦佛陀的本懷,是弘揚佛教之人間性理念的人間佛教宗教團體。
佛光山僧信二眾共同建構現代化的大乘佛教菩薩道場暨以佛教在家信眾為主體會員的國際佛光會組織,奉持開山釋星雲法師「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四給」工作信條,倡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將佛教淨化人們「身、口、意」與慈悲喜捨的修行,化作現代話的語言與面貌,推展並落實在日常行動上。佛光山處處彰顯開山星雲法師建設「人間淨土」、推展「人間佛教」的理想與精神。高雄總本山因而成為臺灣的佛教名剎。
目录
歷史
- 民國56年(西元1967年)五月十六日動土起建,定名為「佛光山」。
- 民國86年(西元1997年)佛光山即將封山,封山的原因是為了要提供佛光山常住僧眾一個寧靜的修行環境。
- 民國90年(西元2001年),佛光山終於決定重啟山門,提供大眾一個清靜的環境來修行。
環境
佛光山是由五座小山所組成的,包括:
- 第一座山是東山,建設包括地藏殿、大佛城、大智殿、男眾學部。
- 第二座山供信徒朝山禮佛,包括放生池、不二門、淨土洞窟、朝山會館及大雄寶殿。
- 第三座山包括有寶橋、大悲殿、東方佛教學院、女眾學部。
- 第四座山是福慧家園與信眾教育園區。
- 第五座山是峨嵋金頂──普賢殿、佛光精舍、大慈育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