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余虹(1957.02——2007.12.05),暨南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比較文藝學方向博士。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文藝學專業博士後。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文藝學與美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四川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全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2000.12-2001.06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人文學院做訪問學者。 2007年9月13日,一篇題為「一個人的百年」的文章四海傳誦,成為對生命禮讚的經典,因為它的作者以一種「非正常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跳樓自殺,更因為這位作者——余虹。

目錄

個人簡介

余虹(1957.2——2007.12.5)1957年生於四川。 文學博士。暨南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比較文藝學方向博士。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科文藝學專業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文藝學學科帶頭人,比較文學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文藝學與美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四川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全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

2000年12月至2001年6月,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人文學院做訪問學者。海南大學、上海師範大學雙聘教授,兼任海南大學文學院院長。

2002年調入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主要著作有《思與詩的對話——海德格爾詩學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中國文論與西方詩學》(三聯書店1999年版),譯著有《海德格爾論尼采》(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海德格爾詩學文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擔任職務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為比較文藝學。

復旦大學文藝學與美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四川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

全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

人大複印資料《文藝理論》主編,

學術輯刊《問題與立場》主編。

博客摘錄

「自殺不易 活着更難」 余虹曾於9月13日更新最後一篇博客《一個人的百年》,其中寫道:事實上,一個人選擇自殺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裡知道?更何況拒絕一種生活也是一個人的尊嚴與勇氣的表示,至少是一種消極的表示,它比那些蠅營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像一個人樣地活着太不容易了,我們每個人只要還有一點人氣都會有一些難以跨過的人生關口和度日如年的時刻,也總會有一些輕生放棄的念頭,正因為如此,才有人說自殺不易,活着更難,當然不是苟且偷生的那種活。

科研項目

1. 1992年獨立承擔並完成國家"七五"社科青年基金項目:海德格爾詩學研究。

2. 1997年獨立承擔並完成廣東省"八五"社科項目:中西詩學話語比較研究。

3. 1998年合作完成國家教委"八五"重點規劃項目:比較文藝學。  

4. 2001年獨立承擔並完成海南省教育廳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衝突

5. 2001年合作完成澳門政府文化司項目:澳門文學批評研究

科研成果著作

(1)《思與詩的對話--海德格爾詩學引論》,個人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國文論與西方詩學》,"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之一,個人專著,三聯書店,1999年版。

(3)《革命·審美·解構--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個人專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藝術與精神》,個人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5)《中西比較文藝學》,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6)《歐美象徵主義詩歌賞析》,合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7)《美育概論》,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當代西方文藝理論》,撰寫部分章節,華東師大出版社,1997年版。

譯著

(1)《海德格爾論尼采》,合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海德格爾詩學文集》,合譯,華中師大出版社1992年版。

論文

(1) 自然之道:中西傳統詩學比較論綱 《文學評論》 1995①

(2) 能否寫"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史"? 《文學評論》 1998③

(3) 革命與文學 《文學評論叢刊》 2000②

(4) 對二十世紀中國文論敘述的反思 《文藝研究》 1996③

(5) 中西詩學的入思方式及內在結構 《文藝研究》 1997④

(6) 五四新文學理論的雙重現代性追求 《文藝研究》 2000①

(7) 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文藝研究》 2000②

(8) 西方現代詩學的語言學轉向 《文藝理論研究》 1995②

(9) 柏拉圖的知識論與西方理性詩學 《文藝理論研究》 1996⑥

(10)中西形上文論:道與理念 《中國詩學》 1996⑤

(11) 比較文學之我見 《中國比較文學》 1996④

(12)"中西比較詩學:"其名其實? 《中國比較文學》 1998③

(13)"荒誕"辨 《外國文學評論》 1994①

(14)奧斯維辛之後:審美與入詩 《外國文學評論》 1995④

(15)文史哲:中西敘事理論 《外國文學評論》 1997④

(16)反美學:海德格爾的入詩之思 《外國文學研究》 1995③

(17)個體啟蒙與藝術自主 《外國文學研究》 2000②

(18)海德格爾的藝術沉思 《暨南學報》 1996②

(19)革命文學理論對新文學的批判與敘述 《新疆大學學服》 2000①

(20)文學革命的現代性衝突與階段性特徵 《廈門大學學報》 2000①

(21)生命反抗形式:藝術的現代性與虛無主義 《當代藝術與人文科學》 1999

(22)晚清文學革命的兩大現代性衝突 《文學前沿》 2000②

(23)德里達:文藝再現論之解構與文學規約 《美學與藝術評論》 2000⑤

(24)"現實"的神話:革命現實主義及其政治意蘊 《文化研究》第2輯 2001

(25)審美詩文論的兩大樣式及其歷史命運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19輯 2001

(26)中國藝術現代轉型的問題 《二十一世紀》(香港) 1994⑩

(27)多元與立場 《藝術潮流》(台灣) 1994⑥

(28)中國現代藝術的危機與衝突 《人文雜誌》(澳門) 1995③

《南方周末》2007年5月30日 發表其作品《有一種愛我們還很陌生》

獲獎情況

1、2000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學術專著《思與詩的對話--海德格爾詩學引論》1995年獲國家教委頒發的首屆"全國高等院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3、學術專著《中國文論與西方詩學》2001年獲海南省政府頒發的"海南省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4、2000年獲海南省高等院校優秀中青年教師科研與教學獎勵基金。

5、1996年獲"廣東省十佳博士"獎。

6、1997年獲"暨南大學優秀科研工作者"獎。

7、1999年獲"海南大學最受歡迎的教師"獎

8、2000年獲"海南大學最受歡迎的教師"獎。

余虹之死

2007年12月5日余虹教授飛身而下的北京世紀城小區,東距人大校園3公里,西距逶迤西山不過5公里。按照死者遺囑,其個人藏書將全部捐贈給人大文學院。

他人評價

「他是對學術研究非常純情和投入的人,對國際前瞻話題非常敏銳,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是嚴謹而有創見的人。」——黃姓教授(余虹在暨大時的同門師弟、也是人大中文系比較文學的教授)

余虹自殺顯然有隱情——不願苟活。猜想這「苟活」二字下,余虹身處之地,斷無尊嚴可言。——趙牧的博客

自然,把余虹看做是抑鬱者,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追溯抑鬱背後的原因。抑鬱的原因之一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這時候,余虹向我們走來,他讓我們悲痛,也在很大程度上喚醒了我們沉睡之中的疼痛感。——北師大文學院教授 趙勇

在生活中,余虹是一個沒有戒心、可以無話不談的人。他雖然很有自己的思想、看法,但他為別人想得蠻多,所以大家很信賴他。即使有些觀點不同,討論、商量都沒什麼,感情才是最重要的。

在外人眼中,余虹表現得非常機智、幽默、樂觀,「他總是笑笑的,看上去很快樂的感覺;但交往多了,發現他的眼神中有着深深的憂鬱」,葉辛胤說。

在葉辛胤看來,余虹並不會找人主動傾訴自己在情感上的問題,朋友們也比較迴避談及此,但在余虹第二次結婚時,朋友們都跟余虹開玩笑說他「抱得佳人歸」,但事實上,余虹「兩次失敗的婚姻給了他更大的打擊」。

「他的家庭生活一直不順,他總是處在一個單身狀態,在日常世俗生活中,他沒有歸宿,是一個流浪者;作為一個詩人,他非常敏感,在精神生活中,他也沒有歸宿,在這樣一個社會中,這樣敏感的詩人是很不幸的,社會不能給他正面的東西;而探究生、死課題的哲學家也是失敗居多,因為對生、死的探究永遠不可能有答案」,葉辛胤說。

葉辛胤回憶,3年前,余虹告訴他,自己已在北京買了房子;2年前的冬天,葉辛胤去北京,余虹趕來跟他一起相聚,當時葉辛胤還很詫異,因為「余虹居然會自己開車」。

葉辛胤猜測,余虹採取這樣極端的訣別方式有「一個偶然」,「可能是由於他本人的身體狀況或抑鬱症問題,身體狀況不好常會伴隨着抑鬱症,但當事人當時未必能意識到。」

「我們非常尊重他,也尊重他的選擇」,葉辛胤最後說。

余虹教授在遺書中表示,要將自己的藏書捐給文學院圖書館,他也對朋友表示,「如果有來世,願一起工作。」依然可見他對朋友的深情厚意。

余虹教授曾對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事件過後人們對死難者與兇手同時悼念表示驚訝與感悟,他說,既為受害者也為兇手悲傷,它的信念是一切生命都有同樣的價值。

余虹先生的訣別,許是他對世間所有善與惡的愛的表達與詮釋。[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