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讀本
基本內容
作者簡介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餘姚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歷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在海內外出版過史論專著多部,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在教學和學術研究之餘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後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台灣聯合報讀書最佳書獎、上海市出版一等獎等。
《行者無疆》獲得2002年度台灣白金作家獎。
內容簡介
《余秋雨讀本》內容選本的選擇標準,主要着眼於表述的方式,而不是表述的內容。作者們寫文章,有時希望讀者關注自己的話題,有時則希望讀者關注「文章」本身,這個選要側重於後者。對話題中,只作了一個最粗淺的劃分:上卷有關人生體驗,中卷有關國內行旅,下卷有關海外行旅。《余秋雨讀本》的內容包括前言、上卷、牌坊、廟宇、夜航船、老屋窗口、信客、鄉關何處、酒公墓、三十年的重量、家住龍華、長者、中秋;中卷、廢墟、道士塔、陽關雪、沙原隱泉、三峽、都江堰、貴池儺、青雲譜隨想、白髮蘇州、江南小鎮、風雨天一閣、一個王朝的背影、流放者的土地、蘇東坡突圍、遙遠的絕響、抱愧山西、歷史的暗角;下卷、這裡真安靜、我一定復活、向誰爭奪、河畔烤魚、文字外的文明、人生的最後智慧、再闖險境、黑影幢幢、國門奇觀、甘地遺言、羅馬假日、圍啄的雞群、列前細妝、懸崖上的廢棄、有口難辯、誰能辯認、懸念落地、奇怪的日子、玲瓏小國、生命的理由、尼雅爾薩迦、大雪小村、附錄:幾篇書序。
媒體評論
前言
到上個月為止,那些印了我的名字卻未經我授權出版的書籍,已被我收集到整整一百種。其中,保持原有書名和篇目的有五十八種,不知什麼人替我編的「選集」有四十二種。「選集」的比例顯然增加了,因為去年作家出版社為我印了一本照相版的《盜版舉證》,「選集」的比例還只有三分之一。
「選集」中,收了不少不是我寫的文章,其中有幾本,雖然印了我的名字,卻沒有一篇是我寫的。看來這樣的事他們已經做順手了,有一陣他們不是硬把幾十年前別人寫的一堆文章塞在我的名下嗎?
這次他們倒是真正的慷慨,因為那些收入我的「選集」的文章,多半出自操辦者自己的手筆。,稍懂文墨的讀者看一眼就會啞然失笑,發現這些在文壇呼雲喚雨的人並非事事能幹。真正的創作不太容易,一動筆就顯露無遺。
確實,一個人的文筆是生命的自然流露,其中埋藏着近似基因的東西,不管負載什麼內容,相隔多少時間,都不會改變深層「密碼」。據說《靜靜的頓河》是不是肖洛霍夫寫的這樁公案,最後就是靠電腦捕捉字裡行間的「密碼」才了斷的。真希望這樣的技術能早一點在中國普及,好給那麼多膽子越來越大的盜竊者、栽贓者製造一點麻煩。
我目前只能採取最原始的辦法:既然偽本的「選集」已經泛濫,那就出一、二個正版的選集來抵擋一下吧。當然,最後淹沒的很可能是正版選集,更有可能的是,正版選集也被盜印,一起加入偽本的行列。那該怎麼辦?不知道。
對於那幫子人物我實在不想再說什麼,但還是要向讀者交代幾句——
這個選本的選擇標準,主要着眼於表述的方式,而不是表述的內容。作者們寫文章,有時希望讀者關注自己的話題,有時則希望讀者關注「文章」本身,這個選本側重於後者。對話題,只作了一個最粗淺的劃分:上卷有關人生體驗,中卷有關國內行旅,下卷有關海外行旅。
這種選法,也許比較切合我前面說的文筆與生命的關係吧。
余秋雨
二○○二年十一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