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何育傑中國早期物理學家、教育家。從任京師大學堂格致科教習開始,終生從事物理學教育事業。和夏元瑮共同在北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第一屆物理學本科畢業生。在中國物理學會,為審定中國物理學名詞做了不少工作,晚年有譯著兩部,主要論著5部。1940年中國科學社設立了「何育傑教授物理學紀念獎金」,這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為物理學設立的獎金。[1]

何育傑
出生 1882
浙江省寧波
國籍 中國

何育傑(1882—1939),我國早期物理學家、教育家。從任京師大學堂格致科教習開始,終生從事物理學教育事業。和夏元瑮共同在北京大學為我國培養了第一屆物理學本科畢業生。在中國物理學會,為審定中國物理學名詞做了不少工作,晚年有譯著兩種。[2] 理學教育事業。和夏元瑮共同在北京大學為我國培養了第一屆物理學本科畢業生。在中國物理學會,為審定中國物理學名詞做了不少工作,晚年有譯著兩種。[3]

何育傑,字吟苜,1882年生於浙江省寧波。其父何麟祥,光緒二年(1876)舉人,曾任江西新喻知縣、貴溪知縣,為官清廉。何育傑自幼聰敏好學,11歲喪父後,篤學勤奮,尤長古詩文。15歲(1897)中秀才。因受甲午戰爭的影響,又受變法圖新浪潮之影響,他決心舍科舉習西學,以圖國盛民強之日。1898年他入寧波中西儲才學堂,為該校第一批學生之一。他在該學堂培養了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並因成績優異於1901年被推薦入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因八國聯軍入侵停辦,直至1902年底才招收新生。何育傑此時順利通過入學考試,成為京師大學堂速成科師範館格致科數學物理學部學生。

1903年四五月間,上海、北京等地學生掀起「拒俄運動」。按照1902年中俄簽訂的「東三省交收條約」,俄國應於1903年撤退其在東北的侵略軍。但俄國政府於1903年4月18日向清政府提出新的七項要求,以確保我東北成為其獨占的勢力範圍。此事引起中國人極大憤慨。4月30日,京師大學堂學生集會,要求誓保國土,堅決拒俄。他們通電清政府管學大臣,憤而扯碎了學堂副總教習張鶴齡懸掛的「禁止集會議論國事」的牌示。何育傑積極地參加了拒俄運動,他也是上書拒俄的帶頭簽名者之一。

1903年,京師大學堂決定派16人赴西洋留學,何育傑是其中之一。1904年初,何育傑啟程赴英,入英國維多利亞大學學習語言,一年後轉曼徹斯特大學,就學於英國物理學家S.A.舒斯特(Schuster)門下。1907年5月,E.盧瑟福(Rutherford)從加拿大回到英國,任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教授並主持實驗室工作。何育傑是第一個聽盧瑟福講演的中國學生。1907年何育傑獲學士學位後,曾遊歷德、法諸國,1909年回國。[4]

回國後,何育傑任京師大學堂格致科教習。辛亥革命後,京師大學堂改為北京大學,格致科改為理科,「教習」之稱從此改為教授。何育傑任北京大學理科本科物理學教授。

1913年,北京大學理科招收數學、理論物理、化學各一班學生。何育傑主編物理學教科書,編寫教授要目,講授普通物理、原能論(又稱原量論,即量子論)、數學物理學、電學、熱力學、氣體動力論等課程。草莽初辟,他和夏元瑮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的第一批拓荒者。1916年,在我國歷史上才有了自己培養的第一屆大學物理學本科畢業生(1913年入學,1916年畢業)。他們中,有後來成為實驗物理學家的丁緒寶孫國封

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對北京大學的行政體制進行改革。1917年12月開始組織各學科的教授會。何育傑於1918年1月物理學教授會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物理學教授會主任,在理科學長夏元瑮領導下主持物理學本科教學和研究工作。1919年4月北京大學廢學長制,設文理科教務處,由各學科教授會主任組成,並公推一人為教務長,執行議決事務並召集會議,與此同時設系,系正式成為一級行政機構,各系教授會主任負責處理有關本系的事務。這是我國大學中最早的物理系,何育傑再次當選為主任。1920年4月任期屆滿,何育傑主動提出由張大椿(菊人)繼任。當時物理系本科教授僅何、張二人,丁燮林等為預科教授。不久,預科工作改由各系分管,顏任光李書華等先後到北京大學任教。夏元瑮、何育傑、顏任光、丁燮林等先後主持北京大學物理系工作,使該系成為當時全國培育物理學人才的重要基地。

1927年初,何育傑因體弱多病,辭去北京大學教授職,回故里療養。半年後,其門生、東北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孫國封多次請他任教,他又出任東北大學物理系主任。一時間,望其名者咸趨東北大學。在該大學期間,何育傑主講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門課程,在當時被視為艱深學科。何育傑收集資料,編寫講義,用力甚多,講課時深入淺出,善於啟發引導。為了便於學生學習德、英兩種文字,他將德文《波動力學通論》譯成英文,給學生提供了多種文字的物理學參考書。1931年,他因患嚴重失眠症,體力衰弱,因而辭職,再次歸故里療養。[5]

在養病期間,何育傑不顧身體虛弱,也不管條件困難,翻譯了E.N.deC.安德雷德(Andrade)的《自然之機構》,L.因費耳德(Infeld)的《物質與量子》二書。上海商務印書館於1936年將這二書列入《自然科學小叢書》中出版。1932年中國物理學會成立之後,何育傑被選為該會所屬物理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委員,以後曾任《中國物理學報》編委。1933年,他抱病參加在上海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舉行的第一次物理學名詞審查工作。當時參加這一工作的還有丁燮林、吳有訓、嚴濟慈、楊肇燫等近10人,何育傑是其中長者。時值盛夏,揮扇座談,各抒己見。何育傑自始至終參與討論,對每個名詞反覆琢磨,時而引經據典,切磋再三。他尤其尊重年輕人的意見,使審查討論會融洽無間。1934年,公布了這次物理學名詞審查的結果,這對於後來類似的審查工作起了極好的影響。

1937年,何育傑被聘為國民政府交通部參事。因他不喜歡官場生活,不一年即以疾辭。「八一三」事變後,他攜眷避難入川,憂國成疾,又生活困難,1939年1月19日卒於重慶。

鑑於何育傑在開闢中國物理學、培養人才方面的功績,1940年中國科學社特設「何育傑物理學紀念獎金」,以鼓勵青年人從事物理學研究。在1940年第一屆物理學徵文獎中,獲獎者有馬振玉葛庭燧錢人元

目錄

簡歷

  • 1882年 生於浙江寧波(生月、日不詳)。
  • 1898年 入寧波中西儲才學堂念書。
  • 1902年 入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格致科學習。
  • 1904年初—1907年 秋留學英國,先入維多利亞大學學習語言一年,後轉入曼徹斯特大學攻讀物理學。
  • 1909年回國。
  • 1909—1911年 任京師大學堂格致科教習。
  • 1912—1916年 任北京大學理科物理學教授。
  • 1917—1920年 任北京大學物理系主任、物理系教授會主任。
  • 1920—1927年 初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後因體弱多病辭職歸里。
  • 1927—1931年 任東北大學理工學院物理系主任,後又因病辭職。
  • 1937年 任國民政府交通部參事,不一年辭職。
  • 1939年1月19日 在重慶逝世。

主要論著

  • 1 何育傑.X射線與原子內部構造之關係.北京大學月刊,1919,1(1).
  • 2 何育傑.安斯頓相對論.北京大學月刊,1921,1(8);北京大學數理雜誌,1921,3(1).
  • 3 何育傑.相對各論.理化雜誌(北京師範大學理化學會編),1922,2(4).
  • 4 何育傑.自然之機構.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 5 何育傑.物質與量子.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參考文獻

  1. 何育傑 博雅文化旅遊網,2018-07-03
  2. 何育傑 百科,2018-07-03
  3. 何育傑 百科,2018-07-03
  4. 何育傑 名人簡歷,2018-07-03
  5. 何育傑與陳布雷 炎黃春秋網,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