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位卑未敢忘憂國(紅山飛雪)

​​ 位卑未敢忘憂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位卑未敢忘憂國》中國當代作家紅山飛雪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位卑未敢忘憂國

坐在電腦前,一邊敲擊鍵盤,看着字碼在銀屏踏踏而出,像一行行列隊而出的士兵,組成行列,組成方隊,有了思想,有了靈魂。一邊聽着音樂,讓思想放飛,讓音樂入心。一曲歌曲唱罷,一曲歌曲隨之而來。低沉,清冷,不疾不徐,如遼遠的風,裹着一絲絲的冷,縷縷而來。在耳畔縈繞,爾後沁入心底。「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敲擊的手指停了,在鍵盤上,靜止。心卻一顫。「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熟悉的詩句被人配上音樂,咿咿呀呀吟唱出來,卻具有了一種撞擊心靈的力量。那種如泣如訴,那種壓抑着的不屈,那種無可言說的哀婉。經歷了幾千年後的詩句仍然活着,在現代人的音樂里,喚醒着一顆顆息息相通的靈魂。

短暫的靜止,之後就是萬千情緒,如野草一般在心頭蔓延開來。

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赤伶》,不知道創作於何年何月,亦不知道詞曲作者創作的初衷和創作的背景怎樣。我不大去關注,只是純粹被歌曲本身打動了,被圍繞着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所展開來的思緒,所渲染出去的氛圍,深深吸引了。文學與音樂所具有的力量,不就是感染,打動人嗎?

歌詞的作者一定是懂得幾千年前的陸放翁,就像我特別喜歡宋詞,喜歡宋代詩人那種豪放,那種豪放里氤氳着的蒼涼與沉鬱,還有無盡的悲愴。

生活在動盪年代的人,內心是堆積着塊壘的。那些文人墨客尤其如此。就像戰國紛爭的楚人屈原,就像安史之亂顛沛流離的杜甫,就像兩宋交際之中的陸放翁,還有宋元之際那些弔古傷情的人們。

心中有溝壑,就會雲煙迭起,就會風雲激盪,就會俯仰天地,吐納着積鬱於心的千古蒼茫與萬般思緒。戰亂不止,民生凋敝,餓殍千里,杜甫就會激憤,就悲傷,就到武侯祠前抱柏痛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思想是不死的,時光割不斷,煙雨也無法銷磨。諸葛亮那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為國為民之精神,對以後那些具有憂國憂民之情懷的人,如一顆種子,植入了內心,也刻進了骨髓。陸游的內心,深藏着一種愛國思想,一種家國情懷。他對三國時期憂國憂民的諸葛亮,敬佩有加,念念不忘。這一點,與唐代的杜甫,是相同的。杜甫在武侯祠揮淚長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陸游也在他的許多詩詞里,提到過諸葛亮的《出師表》,一是敬仰,一是慨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病起書懷》。

所謂民族精神,就是一代一代的傳承,一代一代發揚與踐行。

憂國憂民之精神,自有文字記載始,就一直流淌在我們民族文化的長河裡,浪花璀璨,奔涌不息。從《詩經》到《楚辭》,從樂府民歌到唐詩宋詞元曲,文人墨客那種憂國憂民之情懷,一直都在,一直如一種澎湃之力量,貫穿始終。

宋代,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特別的存在。就像一條奔流不息的長河,流經到宋代的時候,突然遇到了狹路、溝坎、斷崖。有了迂迴,出現了漩渦。河流不再順暢,不再奔涌,甚至出現了斷流,分叉。有外來的朔風橫吹,有河床的巨石迭起。

一條長河順流而下的時候,所有的水是匯聚在一起的,波濤簇擁着波濤,浪花追逐着浪花,流水推動着流水。長河奔涌一瀉千里,所有的溝溝坎坎,所有的殘磚碎石,都被奔流淹沒,都被奔流摧毀。滔滔長河無可阻擋,驚濤擊天,氣吞山河。

水斷流了,一片蒼茫,一片荒蕪。

出泉涸,陸地上的人,都陷入絕境,是相呴以濕,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於江湖呢?莊子說:「出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每當劫難出現的時候,總會有人挺身而出,與那些身陷險境的人,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或者以身犯險。

陸游生於兩宋時代,正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的時候,作為內心深處根植着憂國憂民之情懷的文人,作為把那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國丞相諸葛亮奉為人生之楷模的詩人,怎能不去從軍抗敵,怎能不去填詞賦詩,一抒心中之憤懣,之感嘆呢?

不能沙場仗劍殺敵,那就去填詞作詩,去吶喊,去擊築高歌,去向風揮淚吧。

沒有辛棄疾那樣的機遇與功夫,率一支勁旅,縱橫千里,擊殺敵寇。也無法像岳飛那樣,打造一支岳家軍,讓敵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但陸游同樣有一顆殺敵衛國之心,有一支與辛棄疾,岳飛一樣刀鋒一樣的筆,可以去填詞,可以去賦詩,在詩詞里長歌當哭,歌哭憂思。淚涕焉,鳴號焉,情難自已。

辛棄疾在醉酒里,在睡夢中,「醉里挑燈看劍,夢回畫角連營」。陸游在病中,在夢裡,在風中,在雨里,所思所想,仍舊是他的國,他的戍邊願望:「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岳飛也好,辛棄疾也好,就是那個親眼見證了南宋朝廷「山河破碎風飄絮」的文天祥,都是朝廷之重臣,國家之棟樑。國之將傾,諸臣勠力同心,共扶大廈之將傾,也是分內之舉。而陸游始終不過一個文官幕僚,文不能建言獻策,武不能率軍驅寇,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卻發出振聾發聵之吶喊:「位卑未敢忘憂國」,其拳拳之心,怎能不讓人慨而感之,感而嘆之呢?

「位卑未敢忘憂國。」幾千年來,多少籍籍無名的人,捨生忘死,為國捐軀;幾千年來,多少平民百姓,勤勤懇懇,為國效力。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那些卑微的人,吟誦着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就慨然出發,前赴後繼......

岳飛吶喊:「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辛棄疾吶喊:「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陸游卻說:「位卑未敢忘憂國......」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的一生,是憂國憂民的一生。王師未歸,山河破碎,怎敢死去?死去,又如何瞑目呢?「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帶着遺憾,帶着不甘,含恨而去。這就是諸葛亮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吧。

辛棄疾想的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人之將死,陸游知道一切都將成為虛幻,一切都將歸為塵埃。所謂生前身後的虛名,也不過是過眼雲煙,往來的風雨。唯有王師北定中原,還我大好河山,是陸游至死念念難忘之事。憂念之深,深入骨髓。

陸游,陸游,至死不敢忘憂國啊。

一篇文字終了,一曲《赤伶》循環往復,在屋子裡飄飄蕩蕩。

那劇中的人,水袖長舞,裊裊娜娜,讓人也悲悲歡歡。一曲《赤伶》演繹得幽幽咽咽,卻也讓人聽得盪氣迴腸,心中,蒼涼層層疊疊而生矣。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是啊,哪怕無人知我。位卑,也不敢忘那憂國憂民之情懷。

[1]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