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善
伯善,伯珊(BETHSHEAN, BETHSHAN) ,基督教聖經地名。
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聖經[1]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思想的中心,在於「盡心盡意盡力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兩點。耶穌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2],勸人悔改,轉離惡行。
目錄
簡介
位於*耶斯列谷與約但河谷這重要交匯處的一個城市。在聖經中這名字以 be^t[ s%#~a{n (書十七11、16;士一27;王上四12;代上七29)及 be^t[ s%an (撒上卅一10、12;撒下廿一12)的形式出現,但毫無疑問,它們都是指同一地方。現今的貝桑村莊(Beisa^n)保存了這舊有的名稱,鄰近的霍斯廢丘(Tell el-H]osen),則是舊城的所在地點,在費希蘭(C. S. Fisher, 1921-3)、羅以(A. Rowe, 1925-8)和菲茨傑拉德(G. M. Fitzgerald, 1930-3)的領導下發掘出來。
考古學家曾在這裡進行了一次頗深的探測,顯示主前四千年期這地已有民居,並且是在早青銅時代一個重要的迦南城市,但主要的發掘卻是集中於最表面的九個地層,年份由主前十四世紀到回教時期。在這段時間的較前期,伯善歷久是埃及駐防的一個前哨基地。早在十五世紀,杜得模西士三世(Tuthmosis III)已揚言伯善是在他管轄之下(曾在此處發現刻有他名字的仿甲蟲寶石 [scarab])。接着在主前十四世紀,一封亞瑪拿信件(Amarna letters)就曾提到派遣增援部隊,為埃及防守 bi^t-sa-a-ni。最早期的主要地層(即第九層)可能屬於該世紀(因為發掘家先前的估定是根據較不確定的原則,故這些地層的年代已經根據陶器的年份順序而重新估定)。在這一地層也發現了一個獻給「梅卡(Mekal),伯珊之主〔巴力〕」的宏偉神廟,並在其中找到一隻三歲大,用來獻祭的公牛的殘駭(*獻祭與祭品)。
第八地層比較來說並不重要,年份約從主前十四世紀末開始,但在這期間塞都斯(Sethos)(薛提,Seti)一世正嘗試收復埃及在亞洲的領土(這些領土在第十八王朝後期的諸王手中失掉);他在位的第一年便重新占領了伯善。在這裡發現了他的兩條御用石柱,其中一石柱記載他曾在伯善附近與 `pr.w (*希伯來人)有過衝突。第七地層(約十三世紀)中有一神廟,內中的一石柱刻着戴有兩角頭飾的女神像(*亞特律加寧);而在第六地層中,一個類似的神廟也出了土。這一地層的年份可能是十二世紀,即蘭塞三世(Rameses III)統治的時期,他的塑像在此被發現,在這裡的城鎮墳場也發現了*非利士人獨特的人狀泥棺;這一切顯示蘭塞曾任命非利士人為僱傭兵,駐守在伯善。在這事以前不久,以色列人抵達了巴勒斯坦,瑪拿西支派獲分配伯善(書十七11),但發覺無法把它攻取(書十七16;士一27),故此它一直是在敵人之手,至大衛的時代。聖經稱它為伯善「和它的女兒們」(即屬它的村落),表明了它在此時期的重要性。在掃羅時代,伯善仍在非利士人的手中,因為掃羅和他兒子們的屍首是懸掛在它的城牆上,後來才被基列雅比的居民取下來安葬(撒上卅一10、12)。
在第五地層(約主前十一世紀)中,有兩座神廟出了土,南面的神廟是獻給利施夫(Resheph)神,另一座是獻給安提(Antit)女神的。羅以建議它們就是大袞及亞斯他錄的神廟,即非利士人展示掃羅首級及盔甲的地方(代上十10;撒上卅一10)。在大衛時代,伯善最終必定是落在以色列人的手上;考古發掘顯示從這時期(第四層)開始,直到希臘化時期(第三層)為止,這兒並未有太多的物質建設。在這期間它與鄰近地方(「伯善全地」,Kolbe^t[ s%#~a{n)相提並論,同是歸於所羅門的第五管理區(王上四12)。羅波安在位期間(王上十四25),示肖克(Sheshonq;即*示撒)聲稱伯善是在他攻占之列。後來這城被重建為希臘化的中心西古提波利(Scythopolis),以後成為*低加波利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 ↑ 《文學回憶錄》聽與讀 | 第五講:新舊約的故事和涵義 ,搜狐,2017-04-14
- ↑ 耶穌基督的福音,教會,200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