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
傳 |
傳,漢字一級字 ,讀作chuán或zhuàn,形聲字,最早見於甲骨文 。本義為傳遞、傳送。引申指傳授,留傳之意。以上義讀作chuán。當讀作zhuàn時,有驛站、驛舍,記載歷史事件或個人事跡的文字,文學作品或解釋經文的著作等義。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傳
拼音; chuán zhuàn
部首; 亻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6
區位碼; 2011
五筆; wfny
倉頡; oqni
四角; 25232
筆順; 321154
統一漢字; 基本區 U+4F20
字級; 一級字
鄭碼; nbzs
字形分析; 左右結構
繁體字; 傳
平水韻; 一先平聲
字源演變
傳,形聲字。此字始見於甲骨文。甲骨文作"圖1",由"人"、"專"二字構成。從人,示人所使用之器物。從專,聲符,註明音讀。甲文所從"專",下體從"又",金文承之,亦從又。戰國文字二例,前例承之甲骨、金文,下體亦從又,後者從寸,又、寸義同。篆文、隸書、楷書承之,下體從寸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說文》:"傳,遽也。"段玉裁注:"如今之驛馬。"朱駿聲通訓定聲:"以車日傳,亦日,以馬曰遽,亦日驛。皆所以達急速之事。"《左傳成公五年》:"晉侯以傳召宗伯。"引申指驛站。以上讀zhuàn。又引申指傳送,讀chuán。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遽也。從人專聲。直戀切
說文解字注
(傳)遽也。
辵部曰。遽、傳也。與此為互訓。此二篆之本義也。周禮行夫。掌邦國傳遽。注云。傳遽、若今時乗傳騎驛而使者也。玉藻。士曰傳遽之臣。注云。傳遽、以車馬給使者也。左傳、國語皆曰。以傳召伯宗。注皆雲。傳、驛也。漢有置傳、馳傳、乗傳之不同。按傳者如今之驛馬。驛必有舍。故曰傳舍。又文書亦謂之傳。司關注云。傳如今移過所文書是也。引伸傳遽之義。則凡展轉引伸之偁皆曰傳。而傳注、流傳皆是也。後儒分別為知戀、直戀、直攣三切。實一語之轉。
從人專聲。
直戀切。十四部。按廣韻。傳注直戀切。郵馬知戀切。
康熙字典
chuán 《廣韻》直攣切。《集韻》《韻會》《正韻》重緣切。$音椽。轉也。《左傳·莊九年》:公喪戎路,傳乗而歸。注:戎路,兵車。傳乗,乗他車。《釋文》:傳,直專反。
又丁戀反。
又《正韻》:授也,續也,布也。《周禮·夏官·訓方氏》:誦四方之傳道。注:傳說往古之事也。讀平聲。
又《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注:倦勤傳家事於子也。
又《禮·內則》: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幾不傳。注:移也。
zhuàn 又《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專去聲。傳舍。《釋名》:傳,轉也。人所止息,去者復來。轉相傳,無常主也。《史記·酈食其傳注》注:高陽傳舍。
又《說文》:遽也。驛遞曰傳。《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注:驛傳車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賤而給役使,故自稱如此。
又古者以車駕馬,乗詣京師,謂之傳車。後又置驛騎,用單馬乗之,若今之遞馬。凡四馬高足為置傳,四馬中足為馳傳,四馬下足為乗傳,一馬、二馬為軺傳。漢律:諸當乗傳及發駕,置傳者皆持尺五寸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傳參封之。參,三也。有期會,絫封兩端,端各兩封,凡四封。乗置、馳傳,五封之,兩端各二,中央一。軺傳,兩馬再封之,一馬一封。以馬駕軺車而乗傳,曰一封軺傳。
又關傳。《周禮·地官·司關》:凡所達貨賄,則以節傳出之。《前漢·文帝紀》注:張晏曰:信也。若今過所。如淳曰: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謂之傳。師古曰:刻木為合符。《後漢·軰蕃傳》:投傳而去。注:符也。丁戀切。《釋名》: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為信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瑑。訓也。賢人之書曰傳。
又紀載事跡以傳於世亦曰傳,諸史列傳是也。《釋名》:傳,傳也。以傳示後人也。
又續也。《孟子》:傳食於諸侯。
又葉重倫切。音軰。《前漢·敘傳》: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按諸字書傳本有直攣、知戀、直戀三切,《廣韻》分析極細,《正韻》因之。然歷考經史註疏,驛傳之傳,平、去二音可以互讀。至傳道、傳聞、傳授之傳,乃一定之平聲。紀載之傳,一定之去聲。此音之分動靜,不可易者也。《正字通》專辟動靜字音之說,每於此等處為渾同之說以亂之,此斷斷不可從者。
又按《廣韻》二仙,傳,直攣切。音椽。又持戀、丁戀二切。三十三線,傳,直戀切。即持戀切、知戀切,即丁戀切。丁戀切蓋用交互門法,不如用音和知戀切為安也。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