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雅克·弗朗索瓦·安東·伊貝爾(法語:Jacques Fran?ois Antoine Ibert,1890年8月15日-1962年2月5日),法國作曲家。早年就讀於巴黎音樂學院,一戰期間在海軍服役,1919年獲羅馬大獎,到羅馬進修,故未加入六人團。1937年任羅馬法蘭西學院院長,1956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伊貝爾的音樂創作受德彪西和拉威爾影響,同時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其作品結構簡潔生動,色彩豐富,常有阿拉伯特色,特別擅長使用管樂器。

目錄

基本內容

伊貝爾(Jacques Ibert)(1890—1962),法國作曲家,1909-1913年就讀於巴黎音樂學院,1937-1955年任羅馬法蘭西學院院長,1955-1957年任巴黎歌劇院與喜劇院助理院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因自願從軍成為海軍軍官,1919年又獲「羅馬大獎」,去羅馬留學,故沒有加入「六人團」.伊貝爾是印象主義音樂在20世紀法國的傳人之一,他的室內樂更加明顯地受到德彪西和拉威爾的影響,同時又帶有一些新古典主義音樂的色彩,同時更多地混雜了一些東方和殖民地色彩。就他的室內樂而言,採用了多種樂器,其中豎琴、薩克管、小號和吉他都是室內樂編制中的稀客。伊貝爾(J.F.A.Ibert,1890-1962)是本世紀極富才華的法國作曲家。早年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1919年曾因其作品《詩人與仙女》(康塔塔)而獲羅馬大獎。1937年起任羅馬法蘭西學院院長,直至70歲卸任。1956年他被選為法蘭西院士。作品甚豐,作有歌劇、舞劇多部,大量管弦樂、室內樂、聲樂以及電影與廣播音樂。樂隊組曲《港口》及《嬉遊曲》是他最享有盛名的作品。他的音樂風格以意趣生動、輕鬆幽默見長。樂隊作品配器華麗,色彩鮮艷,尤其擅用管樂的豐富音色。他曾遊歷突尼斯,因而在作品中常常有阿拉伯音樂素材,別具風味。 [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