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任邁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任邁,原名任國藩,號介屏,1913年10月11日出生于丹陽縣城。8歲時入青昧書塾讀書。任邁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薰陶,常聽鄰居夏霖講述革命故事。15歲時,任邁被祖父送到南京天福綢布店學生意,後因病返家,跟隨丹陽名中醫賀季衡研習岐黃之術。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任邁

籍 貫:江蘇丹陽

出生日期:1913年

逝世日期:1941年

人物簡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上海學生為聲援東北人民抗日鬥爭,抬着棺材到南京請願,要求組織抗日義勇軍赴東北抗日。這讓18歲的任邁熱血沸騰,毅然離家加入了這一行列,到了北京後,被叔父找回。不久,入杭州醫專讀書。在此期間,他積極尋找進步書籍閱讀,因受到反動當局監視,處境危險,1935年離開杭州到上海。任邁到上海決心尋找黨組織,並約好友彭炎等人在上海從事一些社會活動,繼續閱讀進步書籍。經多方努力,終於找到了上海地下黨組織的何克希。同年,遵照黨的指示,任、彭回到丹陽,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不久,自籌資金100元,在縣城雙井巷開辦了「丹陽書報雜誌社」,並組織了讀書會。通過這些陣地出售、借閱進步書刊,傳播進步思想和抗日救國的革命道理,聯絡和團結了一批青年店員、學徒和知識界人士。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倪志堅、任邁、彭炎、洪流等組織「丹陽青年救亡服務團」(簡稱「青救」),團員300餘人。下設歌詠隊、演劇隊,印發副刊《火柴》。八一三事變後,丹陽各界抗敵後援會成立。為爭取合法地位,「青救」加入了抗敵後援會,更名為「青年服務團」。10月,任邁和倪志堅、彭炎、洪流等人冒着敵機狂轟濫炸的危險,去上海找到何克希。根據上級指示返回丹陽,從「青救」中選擇有志青年組成33人的「丹陽青年流亡服務團」,到茅山地區發動群眾開展抗日鬥爭。後由於上海淪陷,組織聯繫中斷,在茅山附近無法立足,隨即輾轉西進,1938年初到達南昌,參加青年集訓。不久,任邁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先後擔任了江西青年服務團第三隊黨支部組織委員、九江臨時工委組織委員、江西青年服務團戰地工作隊第八隊(都昌隊)黨支部組織委員,並同工委書記周婉如一起到九江、港口地區從事黨的發展工作。不久,中共東南分局調任邁去景德鎮中心縣委工作。他在都昌、湖口、鄱陽、彭澤等地山區農村中幫助失去聯繫的黨員恢復組織關係,在群眾中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並重建地方武裝。

1938年底,任邁和彭炎、周婉如等按照東南局指示,離開南昌到達皖南丁家山中共東南局機關駐地,分局書記項英同他們談話後,周婉如留在新四軍軍部服務團工作,任邁、彭炎於1939年1月到達茅山根據地。任邁任中共蘇南特委委員、民運部長。同年4月,建立中共丹南縣委,任邁任書記。1940年3月,建立中共丹南中心縣委,任邁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

他在工作中講究鬥爭策略,堅持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他常說,在敵偽據點林立的「梅花樁」里堅持鬥爭,更要注意鬥爭策略。金壇縣呂墟鎮上的夏懋吉在丹陽、金壇縣有不少徒弟,莊城橋偽軍頭目翟金貴就是夏的寄養兒子。任邁認為,把夏懋吉這樣的人的工作做好了,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我們的同志難以直接起到的作用。結果表明,由於做通了夏的工作,讓丹陽、金壇城裡的偽軍也為我們提供了不少內線情報。

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其時,曾山、薛暮橋、顏伏等一批領導幹部,從皖南衝出重圍,取道鎮(江)丹(陽)金(壇)交界地區的倪巷、王巷等地前往蘇北。為了保證曾山等領導幹部的安全,任邁等連夜商討具體措施,並坐鎮在靠近倪巷附近的一個小村上親自搜集日偽軍情報,安排過往住宿地點,利用關係幫助他們安全通過封鎖線。皖南事變發生後,日本侵略者趁此機會大舉增兵蘇南,先後對丹北、茅山等抗日游擊區發起大「掃蕩」,造成敵偽頑夾擊的嚴重局勢。2月的一天,丹南中心縣委針對皖南事變後的惡劣形勢,在句容樊甲下王村樊玉琳家中召開擴大會議。散會後,大部分同志當晚隨即轉移,任邁、袁先鋒等幾位同志留下住宿。由於漢奸告密,寶堰據點的日偽軍連夜長途奔襲,次日拂曉前突然包圍村子。任邁和縣委宣傳部長袁先鋒不幸同時被捕。

在被敵人押解寶堰途經丁橋時,任邁乘敵不備,突然從離河面丈余高的石橋上跳進寒冷徹骨的冰河中。敵人向他開槍。他一個猛子潛到橋洞下,把藏在腰間的秘密文件和黨員名單撕碎,深深地塞入河泥中。等到敵人下河抓他時,他已將文件等處理完畢。任邁被押到寶堰後,敵人用盡心機,軟硬兼施,威脅利誘,企圖在他身上打開缺口。但他矢志不移,並開展了絕食鬥爭。關押一星期後,敵人一無所獲,就把任邁押赴刑場,當着他的面先將袁先鋒殺害,妄圖再次以死威脅。任邁視死如歸,就義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時年僅28歲。[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