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朗
生平
1933年,畢業於天津北洋大學附屬高中。193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學院電信專業,後留學美國,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上海滬江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唐山工學院電機系教授、系主任,西南交通大學電機系教授[1]。
簡歷
- 1927年8月-1931年8月 遼寧省立第二工科學校、遼寧省立第一工科學校等校學習。
- 1931年8月-1933年8月 天津北洋工學院預科。
- 1933年8月-1933年9月 天津北洋工學院土木系。
- 1933年9月-1937年7月 交通大學電機學院電信專業畢業。
- 1937年7月-1944年10月 國民黨軍委無線電教員、工程師、技士。
- 1944年10月-1945年6月 美國哈佛大學取得科學碩士學位。
- 1945年6月-1945年11月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攻讀應用數學。
- 1945年10月-1946年8月 美國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1946年9月-1950年8月 上海滬江大學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兼交通大學電信研究所教授。
- 1950年8月-至今 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1952年改名唐山鐵道學院,1971年遷四川後改名為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 1957-1961 兼任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研究員。
- 1990-
兼任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南京理工大學名譽教授、北京廣播學院教授。
著作
著有《橢圓截面的無限長金屬棒對任意平面電磁波在有損耗的各向同性無限媒質中的散射》、《天線理論基礎》等[2]。 任朗,電磁理論家、天線專家和教育家。1913年6月12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原籍山東蓬萊市)。父親以務農為主。幼時曾協助父親幹些農活,從小體驗到老百姓生活之艱辛。任朗教授是全國鐵路優秀知識分子,也是第一批獲國務院特殊津貼者。曾任中國電子學會理事、編委;中國通信學會理事;鐵道科學院學術委員;國務院勞動人事部留學生派遺工作顧問;西南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美國IRE學會會員等
發展了天線科學理論
取得了應用上的成果
幾十年來,任朗潛心於電磁理論和天線學科的研究。他組織了接收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信號的工作;進行了縮小天線尺寸的理論研究和實驗工作;服務於遠程雷達而減小線形天線陣輻射圖中旁瓣的研究工作;研究了廣泛應用於雷達、衛星、宇宙飛船、微波接力、通訊、廣播、射電望遠鏡等的旋轉拋物面天線和長橢球天線的嚴格理論以及表面波天線的嚴格理論等,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例如,他在《中國科學》(外文版)和《物理學報》同時發表的科學論文《線性天線陣輻射圖中單位圓上零點分布的一個普遍函數》,被應用於低旁瓣雷達和遠程雷達的設計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英、美、蘇各國學術刊物上紛紛署名摘登其成果。該普遍分布函數包含了國際上著名科學家Schelkunof和Tchebyscheff的分布作為特例。他先後發表在外文版《中國科學》和《物理學報》上具有開創性的學術論文還有:《長旋轉橢圓介質球中的半波振子天線》、《表面波天線的一個嚴格理論》和《長金屬旋轉橢球體頂點處單極子天線的輻射問題》等。 任朗在電磁理論和天線的研究中的許多創見,系統地總結於他的專著《天線理論基礎》中。書中包含了他個人的許多獨特貢獻,被國內外學術界所推崇和引用。該專著曾獲四川省重大科研成果獎;鐵路高等院校科研成果和優秀論文特等獎;世界通信年優秀通信類圖書獎;電子工業部全國工科電子類專業優秀教材特等獎;國家教委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國優75號)並參加了日內瓦的國際書展和德國萊比錫的國際書展。他編寫的重要專著還有《電磁場中數學物理方法》。
研究成果突破學術藩籬
學術見解促進國際交流
1980年,國家對重點項目"長河二號"的選定方案十分重視,薄一波副總理特邀任朗參加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的評定會議。在選定六個導航天線塔方案中,他極力主張"單塔絕緣"方案,得到採納。實踐證明,該方案性能穩定可靠,並為國家節省了投資,比美國的"四塔"方案先進。天線塔建成使用一年後,他又應邀參加鑑定會並乘專機去現場觀察運行情況,得知美國專家對此有很高的評價並要向我國訂購天線塔。 80年代,除精心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外,他還專心研究衛星、火箭和其它飛行體常用的長橢球天線和應用極為廣泛的旋轉拋物面天線的理論,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在"長橢球函數及其在天線理論中的應用"項目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榮獲鐵道部1989年"科技進步一等獎。"有關論文發表在世界性學術刊物《Trans。IEEE-AP》和《J.App1.Phys.(JAP)》以及美國IEEE-APS國際會議的論文集上。
他的學術論文中提出了"和差變換",使矢量亥姆霍茲方程在長橢球坐標下,可以用分離變量法求出嚴格解。這一項研究不但解決了實用價值很大的天線理論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突破了長期以來公認為不可能用分離變量法求解的學術藩籬,圓滿地解決了長橢球天線和旋轉拋物面天線的嚴格理論,並給類似的偏微分方程的解法開闢了新途徑。這是任朗最突出的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 ↑ 《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志》編纂委員會. 《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志(1908~2008)》/第五章 教師-第二節 早期部分名師與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08年10月. ISBN 978-7-313-05402-9.
- ↑ 周棉.中國留學生大辭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