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接入技术
以太网接入技术 |
以太网接入技术:接入网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用户的接入能力和接入途径问题。解决接入能力就在于提供一个大容量、高速率的接入系统,而光纤接入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对于高速宽带业务接入。EPON系统将目前最为简单和广泛使用的以太网技术与PON系统相结合,解决了点到多点的以太网接入问题,由于以太网本身的特点,可以避免APON系统复杂的测距和动态带宽分配机制,而利用以太网成熟的技术加以解决。PON对于宽带服务吸引新用户非常重要,来自CIBC世界市场的最新报道,估计EPON设备市场2004年总收入将达到10亿美元。
目录
简介
以太网接入技术是从传统的以太网网络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宽带接入技术,与传统的局域网络技术有所不同,借用了传统以太网技术的帧结构和接口,但其网络结构和工作方式与传统局域网络几乎完全不同。从其应用上看,为了满足用户接入需求,就必须增强其网络管理能力和可靠性,保证用户接入的带宽,而传统以太网网络技术无法满足这种要求,因此才有了专门针对宽带接入的技术发展和转变。时下宽带接入的主要方式有以太网接入、ADSL接入和CableModem接入三种。其中ADSL接入和CableModem接入均可利用丰富的铜线资源。以太网接入技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接入技术。由于中国特色的民宅大多数非常集中,符合以太网的应用特点。而且以太网接入技术的优点是技术非常成熟、标准化、平均端口成本低、带宽高、用户端设备成本低。
评价
采用以太网作为企事业用户接入手段的主要原因是已有巨大的网络基础和长期的经验知识、时下所有流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也都是与以太网兼容的。以太网接入采用异步工作方式,很适于处理IP突发数据流,技术已有重要变化和突破(LAN交换、星形布线、大容量MAC地址存储以及管理性等)。与传统的以太网相比,除了名字以外,仅剩的特征只有帧结构和简单性仍然保留,其余基本特征已有根本性变化。以太网容量分为10/100/1000Mbit/s三级,可按需按64kbit/s的带宽颗粒逐步提供所需的带宽直至1Gbit/s,用户真正实现按需付费。特别是1Gbit/s和10Gbit/s以太网技术直接与光技术结合后,由于省掉了中间的ATM层和SDH层,可以使总的投资成本减少30%,而总的所有权(Ownershipcost)成本降低40%。 时下全球企事业用户的90%以上都采用以太网接入,已成为企事业用户的主导接入方式。然而,由于认证计费、服务质量、可管理性、信息安全、可靠性以及实装率低等多种因素,以太网作为公用电信网接入方式尚需进一步改进。主要问题是目前以太网还没有机制保证端到端性能,无法提供实时业务所需要的QoS和多用户共享节点及网络所必需的计费统计能力。其次,以太网尚不能提供电信级公用电信网所必需的硬件和软件可靠性,特别是由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光口以点到点方式直接相连,省掉了传输设备,不具备内置的故障定位和性能监视能力,使以太网中发生的故障难以诊断和修复。以太网也不能像SDH那样分离网管信息和用户信息,安全性不如SDH网。事实上以太网原来就根本没有也无须网内安全机制,而一旦用于公网,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安全机制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要求。以太网原来主要用于小型局域网络环境,OAM&P能力很弱,而且只有网元级的管理系统,其管理工具也不足以支持公用电信网所必需的网络范围的管理。而在公用电信网中,必须有效地运行和维护大规模的地理分散的网络,必须有很强的OAM&P能力和网络级的管理能力。另外,以太网没有内置保护功能,主要靠路由器来实施保护,需要大约1秒的时间才能使数据流重新定向,使以太网无法传送电信级的语音数据流。再有,以太网最适合高密集用户区应用,然而其低成本通常是在用户实装率至少超过30%时才有意义,而时下我国多数新敷设地区的用户实装率不到10%,这些地区敷设以太网的成本并不低,不如ADSL技术。最后,以太网中光纤线路成本随节点数的增加而迅速增长,其网络成本对于复杂的大型电信级网络是否合算还是个未知数。因此,以太网主要适用于节点数不多的局域网环境。只有妥善地解决了上述主要问题后,传统以太网才能顺利地应用于公用电信网的高密集用户环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