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草的鑑別方法
【鑑定中藥材名】
仙鶴草
【藥材來源鑑定】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龍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乾燥地上部分。此草根上生白芽,形似龍牙,故名龍牙草.又名龍芽草。
【藥材歷史考證】
仙鶴草原名牙子、狼牙,又名龍芽草。
其始載本草《神農本草經》曰:「牙子味苦,寒.……去白蟲。一名狼牙,生川谷。」
《本草經集注》云:「近道處處有之。其根牙亦似獸之牙齒也。」
《藥性論》謂狼牙有「殺寸白蟲」的功效。
《蜀本草》引《新修本草圖經》云:「苗似蛇莓而厚大,深綠色。根萌芽若獸之牙。」
《本草圖經》謂牙子曰:「今江東、京東州郡多有之。苗似蛇莓而厚大,深綠色。根黑,若獸之齒牙,故以名之。三月、八月采根,日干。」並附有「江寧府牙子」圖。據以上本草所述牙子、狼牙的「去白蟲」、「殺寸白蟲」的功效和圖文中的藥材形態考證,與現今藥用仙鶴草芽相符,其藥用部位為根芽。
《本草圖經》曰:「龍牙草,生施州。株高二尺已來.春夏有苗葉,至秋冬而枯。其根味辛、澀,溫,無毒。春夏采之,洗淨揀擇,去蘆頭。不計分兩,搗羅為末。用米飲調服一錢匕,治赤白痢,無所忌。」並附有「施州龍牙草」圖。據以上本草圖文考證,應為現今藥用仙鶴草,其藥用部位為根。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將龍芽草列為石打穿的別名。並載:「龍芽草生土山。立夏時發苗布地,葉有微毛。其莖高一二尺,寒露時開花成穗,色黃而細小。根有白芽,尖圓似龍芽,頂開黃花,故名金頂龍芽。」趙學敏又引蔣儀《藥鏡拾遺斌》云:「誰人識得石打穿,綠葉深紋鋸齒邊,闊不盈寸長更倍,圓莖枝抱起相連。秋發黃花細瓣五,結實匾小針刺攢,宿根生本三尺許,子發春苗隨弟肩。大葉中間夾小葉,層層對比相新鮮,味苦辛平入肺臟,穿腸穿胃能攻堅。采掇莖葉搗汁用,蔗漿白酒佐使全,噎膈飲之痰立化,津咽平復功最先。世眼愚蒙知者少,岐黃不識名浪傳。丹砂句漏葛仙事,余愛養生著數言。」又載:「癸丑,余親植此草於家園,見其小暑後抽薹,屆大暑即著花吐蕊,抽條成穗,儼如馬鞭草之穗。其花黃而小,攢簇條上,始悟馬鞭草花紫,故有紫頂龍芽之名。此則花黃,名金頂龍芽。」根據以上文獻所述考證,與現今藥用仙鶴草相符。仙鶴草之名始見於《偽藥條辨》。
【藥材顯微鑑定】
本品葉的粉末暗綠色。上表皮細胞多角形;下表皮細胞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單細胞,長短不一,壁厚,木化,具疣狀突起,少數有螺旋紋理。小腺毛頭部1~4細胞,卵圓形,柄1~2細胞;另有少數腺鱗,頭部單細胞,直徑約至68微米,含揮髮油滴,柄單細胞。草酸鈣簇晶甚多,直徑9~50微米。
【生境分布】
生於溪邊、路旁、草地、灌叢、林緣及疏林下。我國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
【採集加工】
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時采割,除去雜質,乾燥。
【飲片炮製】
除去殘根及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性能功用】
苦、澀,平。歸心經、肝經。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用於咳血,吐血,崩漏下血,瘧疾,血痢,脫力勞傷,癰腫瘡毒,陰癢帶下。內服:6~12克,水煎服。外用:適量。
【附註】
置通風乾燥處貯藏。 [1]。
【植物形態鑑別】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基部常有1至數個地下芽。莖高30~90cm,下部密被黃色長硬毛。羽狀複葉互生,小葉大小不等,間隔排列,小葉片呈倒卵形、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5~5cm,寬1~2.5cm,邊緣有急尖或圓鈍鋸齒,上面常被疏柔毛,下面通常脈上伏生疏柔毛,稀脫落幾無毛,有顯著腺點;托葉草質,綠色,鐮形,邊緣有尖銳鋸齒和裂片,稀全緣。總狀花序頂生;花梗長1~5mm,被柔毛;苞片通常深3裂,裂片帶形,小苞片卵形;花直徑6~9mm;萼片5,三角狀卵形;花瓣5,黃色,長圓形;雄蕊5~15;花柱2,絲狀,柱頭頭狀。果實倒卵狀圓錐形,被毛,頂端有數層鈎刺,幼時直立,成熟時靠合,連鈎刺長7~8mm,寬處直徑3~4mm。花果期5~12月。
【仙鶴草的性狀鑑別】
本品長50~100cm,全體被白色柔毛,莖下部圓柱形,直徑4~6mm,紅棕色,上部方柱形,四面略凹陷,綠褐色,有縱溝及稜線,有節;體輕,質硬,易折斷,斷面中空。單數羽狀複葉互生,暗綠色,皺縮捲曲;質脆,易碎;葉片有大小2種,相間生於葉軸上,頂端小葉較大,完整小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托葉2,抱莖,斜卵形。總狀花序細長,花萼下部呈筒狀,萼筒上部有鈎刺,先端5裂,花瓣黃色。氣微,味微苦。
【仙鶴草的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20g,用70%乙醇100ml回流提取1小時,回收乙醇至少量,供下列試驗用:
①取供試液2ml,加5%香草醛濃硫酸溶液2ml,界面呈紅褐色環(檢查酚類)。
②取供試液2ml,加3%三氯化鐵試液1ml,則呈污綠色(檢查鞣質)。
③取供試液2ml,加5%明膠溶液2ml,產生白色沉澱(檢查鞣質)。④取供試液2ml,加鎂粉少許與濃鹽酸3~5滴,顯櫻紅色(檢查黃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