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仙洞山

 

 

 

仙洞山是泉州道教名山坐落在福建省永春縣蓬壺鎮。該山中擁有福建省唯一的炎帝廟,始建於五代南陳末年,已有1400多年歷史。

目錄

簡介

山上覆蓋着一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鬱鬱蔥蔥,掩映着一座古廟--炎帝廟。

山頂無極殿是供奉神農氏的另一所在,居此可鳥瞰蓬壺勝境,南宋理學家朱熹遊覽後寫下"千潯瀑布如飛漣,一簇人煙似畫圖"的絢麗詩句。

仙洞山石奇樹秀,移步即景:來鶴台、仙人指、藤門、虎關、鳥道、蝠地洞天神農洞府、靜林聽蟬等十八景。站于山腳遠眺來鶴台,如老君誦經之態,與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相映成趣。

真寶殿由來

真寶殿坐落於仙洞山中內,是福建省唯一供奉神農氏的道教宮殿,是閩南人祭拜中華始祖炎帝的聖地。 真寶殿始建於唐初,有1300餘年歷史。據蓬壺陳氏族譜記載,隋代滅南陳,陳後主之子陳鏡台帶領家室逃難到此居住,他在此建真寶殿祭祀神農大帝。

真寶殿概括

神農是中華民族三皇始祖之一,有五穀真仙之稱。傳說神農氏開始播種五穀,並親自品嘗百草,既是中國農業的始祖,又是中國醫藥之始祖。殿前楹聯「百草備嘗甘苦躬身荼毒無限,四時親事耘鋤率民稼穡有功」,概括了他的偉大功績。

殿中神農大帝的塑像黑臉端坐,炯炯有神,額上有對牛角,肩披樹葉,身着龍袍,赤腳圓目,左手插腰,右手上舉伸出兩指。黑臉是品百草時有毒草藥在體內反應,右手伸出兩個指頭是告誡後人有兩種草藥服用時要特別小心:一種是砒霜,一種是斷腸草。

入山門不遠,有一塊心字石:在一個圓圈內刻着一個變形的心字,心字的兩點上下位移,上面的一點是圓形,下面一點是方形,代表天圓地方。兩側刻有「提起萬千般,放下全無事」的格言。據考,這是南宋進士陳知柔所題。他當過幾任知府,因不願與奸臣同流合污,辭官歸隱此地,在真寶殿旁,建別墅「休齋」,研究學問,修心養性。

真寶殿周圍聚集了方竹、空心樹、刺桐、枇杷、山草花、桃金娘等奇花異草,還有石象、通靈石。真寶殿外有「神農洞府」。左前方為聞鼓亭,亭柱上有副古聯:「土鼓有聲憑雨打,藤門不鍵任風敲。」仙洞山上還保留了「古黿負經」、「靈龜朝聖」和蝙蝠洞等景點。 沿山之「鳥道」前行,右側一塊巨大岩石,宛如一個碩大無比的鱷魚頭,稱「藤門懸鱷」。還有另一塊石塊,上寫「虎關」兩個字。以上都附會有神農的傳說。

人文歷史

仙洞山一峰獨聳,林木繁茂,有一片令人神往的南亞熱帶雨林,如果在春分時節,新芽爆於樹梢,一山毛茸茸的感覺,包容着"秀色"的所有含義。山腰有一座真寶殿,是省內惟一的炎帝廟。據蓬壺陳氏族譜記載,隋代滅南陳,南陳後主之子陳鏡台帶領家室逃難到此居住,他在此建真寶殿祭祀神農大帝,有1400餘年歷史。

神農,有五穀真仙之稱。傳說神農氏開始播種五穀,並親自品嘗百草,既是中國農業的始祖,又是中國醫藥之始祖。神農塑像身穿龍袍,黑臉端坐,左手插腰,右手上舉伸出兩指。黑臉是品百草時有毒草藥在體內反應,右手伸出兩個指頭是告誡後人有兩種草藥服用時要特別小心,一種是砒霜,一種是斷腸草。神農大帝是中華民族三皇始祖之一,他的功績有楹聯為證:百草備嘗甘苦躬身荼毒無限,四時親事耘鋤率民稼穡有功。這裡是閩南人祭拜中華始祖炎帝的聖地。

仙洞山真寶殿

真寶殿是福建省惟一供奉神農氏的道教宮殿,是閩南人祭拜中華始祖炎帝的聖地。 真寶殿始建於唐初,有1300餘年歷史。據蓬壺陳氏族譜記載,隋代滅南陳,陳後主之子陳鏡台帶領家室逃難到此居住,他在此建真寶殿祭祀神農大帝。

殿中神農大帝的塑像黑臉端坐,炯炯有神,額上有對牛角,肩披樹葉,身着龍袍,赤腳圓目,左手插腰,右手上舉伸出兩指。黑臉是品百草時有毒草藥在體內反應,右手伸出兩個指頭是告誡後人有兩種草藥服用時要特別小心:一種是砒霜,一種是斷腸草。

旅遊資源

如今仙洞山共有兩處供奉神農大帝,另一處是山頂近年修建的無極殿,在此可鳥瞰蓬壺全鏡。與無極殿相連的是供奉媽祖的天后宮。仙洞山石奇樹秀,移步即景:來鶴台、仙人指、藤門鳥道、蝠地洞天神農洞府、靜林聽蟬等等。來鶴台近仙洞山頂峰部位,凸出樹梢,遠觀有石佛念經之態。仙洞山有一些石刻,最誘人解讀的是變型"心",它把心字的兩個點巧妙位移上下,上圓下方,有天圓地方之說,左右兩行字:"提起千萬般,放下皆無事",很有佛家超然境界。仙洞山的樹以櫧樹為主,闊葉林茂密參天,是天然的避暑勝地。如果夏日來此,一股清涼山風便有洗塵之爽。仙洞山四季宜人,可以說是春天讀霧,夏日看雨,秋季聽風,冬至望遠的好去處。[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