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后一站(牟少华)
作品欣赏
人生的最后一站
如果把人的一生分为三站,那么第一站应该是从出生到30岁,这一站我们是在为自己活;第二站从30到60岁,上有老下有小,我们为了生活疲于奔命,把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了事业,给了孩子,给了家庭,把我养的人养大,把养我的人养老。这三十年,可谓是人生中最辛苦艰难的时段,肩上的担子太过沉重,为了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我们几乎忘了自己;60岁以后便是人生的第三站,老的正在陆陆续续离开我们,小的相继成家立业,不知不觉中,当年意气风发的我们也渐渐成了老人。我们不禁感叹岁月匆匆,人生苦短,转眼已到暮年。这时,如何走好人生的最后一站,关键得有一个好心态。人生必老,老而不僵,我们一定要通达、开明,真诚宽容,知足常乐,无忧无虑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要知道:健康才是老年人最大的财富。此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当我们还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时,我们总以为有大把的时间任由我们挥霍,从未感觉到时光流逝的压力和紧迫。我们曾经懵懂过、徘徊过、颓废过,也憧憬过、奋斗过、跋涉过,甚至后悔过、反思过、醒悟过……不管面对多少人和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们都经历了,不论结局如何,我们都要自己去面对和承受所有的结果。
《天黑得很慢》,是同学最近推荐我阅读的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篇长篇小说,文中敏感关切老龄化社会众多人群的涌动,以及他们复杂隐曲的心境。文中写道:“许多老人说来什么都懂,其实他们是对老年问题一无所知的孩子,许多老人并没有做好面对老年这一段路的安排,至少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和精神上的慰藉……”读完这篇小说,虽然心里或多或少有些酸楚,但实话实说,情真意切,触动了每一个老年人的敏感神经,给我们的老年生活以启示。
我们每一个人,从60岁进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来,这段时间里有些风景应该被记住。记住了,就会心中有数,不会慌张;记住了,就会心态平静,明白活着不易;记住了,就会看淡一切,转身起航!
我们必须学会独自生活,未来我们的圈子会越来越小,祖辈、父辈等亲人大都会离我们而去,晚辈也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同辈多已自顾不暇,朋友也会越来越少,即使是妻子或丈夫也可能提前撤走,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是自然规律,到那时,陪伴我们的,只有空荡荡的日子。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孤独,独自承受漫长的黑夜和寂寞,坚强面对现实中无能为力的一切。
退休,是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我们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社会关注度自然也会越来越小,不管以前的事业曾经多么辉煌,人如何有名望,地位有多高,身份有多特殊,时间都会把我们变成普通的老人,聚光灯下不再有我们自信的笑脸。到这时我们才知道: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钱是孩子的,只有健康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
随着年岁的增长,生活中的险情也开始逐渐凸显。骨伤、心脑血管疾患,甚至还有肿瘤等都有可能在我们毫不设防的情况下找上门来,想不接待都不行。我们都得学会与疾病和痛苦和平共处,带病生活,视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无半点疾病的安稳日子。保持良好心态,适度运动,勉励自己不断努力,使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在与病为伍的伴随中得以解脱与释放,竭尽所能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给亲人减少麻烦。
我们来时有母亲照料,我们准备走时,不一定有亲人照料。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大概就是这个理。所以,我们一定要乐观开朗,让生命充满阳光和希望。渴时喝水、饿时吃饭、困时睡觉、病时就医,用自己的方法善待自己和生活。
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很容易被坏人盯上。现在社会上的骗子很多,我们要学会与骗子斗智斗勇,要学会判断和识别骗子。首先,不要有贪便宜的小心思,更不要被小恩小惠所诱惑,也不要偏听偏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不接听陌生电话、不相信需要链接的所有信息,不给陌生人转账等。时刻提高警惕,要相信天上永远不会掉下馅饼,捂紧自己的钱包,千万不要轻易掉进骗子设好的陷阱而上当受骗。
年过60的人,请用心善待风雨同舟数十载的枕边人。有一首《相伴一生》的歌词写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少年夫妻老来伴,执手相望不厌倦,相伴一生我们不需要诺言,知冷知热每一天岁岁年年……”夫妻是人生的最后一笔存款,老夫老妻相依为命,也是人生最后的温暖。
60岁以后,要看透人生、珍惜人生,更要尽情享受人生。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要再去包揽子孙的琐事。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始终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更出色。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要给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不要用长辈的气势扼制孩子的天赋和发展。所以,老年的我们,管住自己的嘴,少点颐指气使,多点心平气和,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我们已经进入人生的最后一站,身渐老,心如初。我们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能驾驭生活,控制情绪,简单而不彷徨、内心安然无恙,不羡慕别人、不轻贱自己,如此,甚好![1]
作者简介
牟少华,湖北利川人,1962年11月出生,现从事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为人真诚随和,喜欢旅游,追寻自由和理想,旨在放飞自我,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