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否需要信仰
人生是否需要信仰,人生應有一個信仰,確立自己事業的目標,決定自己的志行,做起事來,精神貫注,不會散漫無章,才有所成就。這還是對信仰普通學問而說。一個人若是信仰宗教,則會更實際,因對宗教有真誠的信仰,可保證這個人是好人而不是壞人,因宗教都是勸人舍惡向善的;若在宗教中選擇佛教的信仰,那更是自己一生幸福的勝算,甚至來世可得到一個踏實的、永恆的、清淨莊嚴的歸宿
目錄
原文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從,很難確定,原因是個人的力量有限,對人生的認識亦不夠,對人生世界所發生的許多複雜問題實在不易解決,所以應有一個信仰的對象,那麼面對現實社會,會更理智更有信心,不致於傍徨歧路,不知如何是好。
有些人認為人生不需要有什麼信仰,只要信仰自己就好;那些信仰神靈,求神問卜,信仰宗教唯神是賴,小看了自己都是不對的。
說這些話的人,有沒有理由?理由是有的,他們只是太看重自己,沒有看到自己以外的道理與宗教,想法未免過於偏激或偏差了一點!試問自己五官所接觸到的、所知道的事物有多少?五官所接觸不到和不知道的事物還有很多,所以信仰自己或尊重自己本無有錯,只是自己所知所見的力量有限,對於一切未知未見的東西,都解決不了,成了問題。因此,要對人生的各種問題有透視的認識,信仰宗教還是需要的,尤其是佛教。
佛教雖然亦屬於宗教,但佛教不是教人信一全知全能的神,以為人生都在痛苦之中,唯有信仰全知全能的神,才能得救;佛教則不然,它是教人先信仰自己,信仰人生一切的痛苦都源自自己過去所造的業因,既是自己做出來的,須要自己負責自救,不是專仰賴一神來解救。自己不救自己, 也是解救不了的。因為自己所作的罪業自己不負責,把它推給神來負責,那是極不合理的。佛教雖然和其他宗教一樣很重信仰,但更重視理智;因佛教有自力教和他力教,自力教是靠自己的力量,他力教是靠佛菩薩的力量加被。在自力教方面,佛教根據輪迴的因果律,說明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皆由自己造成,自己造了善因,自然感受善果;造了惡因呢,自然也逃不了惡果的,縱使要求佛力加被,佛力也只能指示做法,要你自已去改造。自己如不肯改造,佛也無法幫你的。如老師教導學生讀書,並指示好的方法,如果學生自己不努力,即使老師教導得怎麼好,甚至盡力提攜,也起不了作用;佛教既注重自力教,什麼都要靠自己努力,自己不努力,佛也無從幫忙的。所以叫我們拜佛、念佛,多是一種他力助緣吧了,最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勇猛精進,努力不懈,那麼,最後必定會獲得成功。
有人說:如佛教說人生是苦的、空的、無常的、無我的,教人不貪戀這個世界,不是厭世嗎?人人厭世,世界上的事情誰來做?世界上的事無人做,世界豈不是不會進步,反會趨於毀滅嗎?
佛教說苦、空、無常、無我,是教人認識人生的事實真相。人生有生老病死,怨親會離,不是苦的嗎?幾千年人世光陰,轉瞬即寂,不是空的嗎?一切事物的新陳代謝,剎那生滅,不是無常的嗎?萬法因緣所成,緣會則聚,緣散則滅,那裡有我可得,不是無我的嗎?佛教作這樣說法,要人看破世情,不貪有相,減少爭執,和樂相處,並不叫我們去厭世自殺,是要我們知道人生苦空無常無我之後,進求不苦、不空、常住、真實的所在,才能究竟離苦得樂。你看釋迦牟尼佛,先觀人生苦空無常無我之後,證到出世的真理,然後出入行化,入世度生,做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偉業。這不正是證明了佛教究竟的精神在救世而非厭世的嗎?亦有人誤會佛教的禮佛、燒香、燃燈、供水等等,覺得這樣做沒什麼意義,而且是迷信的。
宗教都有儀式,這是佛教的儀式。禮佛不是拜偶像,偶像是代表我們所尊敬的對象,如子女對祖先禮拜、軍人敬奉長官、學生敬重老師。佛陀修養高貴,人格偉大,精神不死,影響後世無量眾生,使之舍惡行善,不值得我們尊敬嗎?有什麼迷信!燒香是清除濁氣,表示敬信;燃燈象徵光明,代表智慧,表示學佛為求智慧,破除人生的愚暗;供水以示清淨,水可洗滌外界穢污,表示以佛法的聖水,洗掉我們的心垢,成為純潔的人生。研究起來,這禮佛、燒香、燃燈、供水,那裡有半點迷信的氣氛呢?
還有些人以為佛教叫人念佛誦經,燒紙求財,不但迷信而且是浪費金錢,它的好那裡呢?
念佛是教人除妄念,妄念除則定慧現前,自然會斷惑證真。誦經使人從文入觀,觸發智慧,這有什麼迷信?至於燒金銀紙紮,及拜神求財,原是中國民間的習慣,為道教所提倡的作法,被人搬入佛門,就把這筆賬記在佛教身上,其實與佛教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據說以前有個貪心的財主,怕死後沒有錢用,所以臨死時異想天開,派人去買了一大堆黃紙,在這些紙面印上了金錢模型,同時吩咐兒女在他死後把這些紙錢焚化,以便給他在陰司地府享用,於是造成燒金銀紙紮的風俗,一代一代的傳下來。其實在所有佛經中,都沒有這種偽造金錢的記載。反之,這卻與道教提倡符 打醮,燒紅綠紙有關,這種荒謬不正確的傳說,與佛教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佛教的教義,既重信仰,又重智慧,故不盲目崇拜,亦不感情用事。佛經說:「有智無信增我慢,有信無智長愚痴。」可見佛教是一個智信並重,福慧雙修的宗教,其真理給予人生莫大的啟示,其修養給予人生莫大的裨益。所以我們不信宗教則已,若要信仰宗教,那麼應選擇佛教的信仰,是十分正確和需要的。
因此,人生應有一個信仰,確立自己事業的目標,決定自己的志行,做起事來,精神貫注,不會散漫無章,才有所成就。這還是對信仰普通學問而說。一個人若是信仰宗教,則會更實際,因對宗教有真誠的信仰,可保證這個人是好人而不是壞人,因宗教都是勸人舍惡向善的;若在宗教中選擇佛教的信仰,那更是自己一生幸福的勝算,甚至來世可得到一個踏實的、永恆的、清淨莊嚴的歸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