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
《人生哲學》,作者:馮友蘭 著,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04-01,ISBN:9787563353095。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於1986年11月18日在中國廣西桂林市成立,作為全國首批轉企試點的高校出版社[1],於2009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以下簡稱出版社集團),成為廣西首家出版集團和中國首家地方大學出版社集團[2]。
目錄
內容簡介
《人生哲學》本書也是一部別開生面的中西簡明哲學史,以人生哲學為切入點,對中國古代哲學、西方古典哲學以及歐美現代哲學等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
本書闡釋的是一種獨特而圓潤的人生哲學——在統攬古今中外各種人生哲學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認為較正確的人生哲學。
作者介紹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國現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哲學教學和研究,在哲學思想和中國哲學史研究方面自成體系。主要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史新編》、《中國哲學簡史》、《貞元六書》等。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哲學與人生
第二節 哲學及人生哲學
第三節 哲學家之「見」與「蔽」
第四節 人生哲學之派別
第二章 浪漫派———道家
第一節 所謂道德之意義
第二節 何為幸福
第三節 人為之害
第四節 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
第五節 個人之修養
第六節 純粹經驗之世界
第七節 萬物一體
第八節 餘論
第三章 理想派———柏拉圖
第一節 柏拉圖與其時代之問題
第二節 柏拉圖對於此問題之解決
第三節 宿慧說與概念說
第四節 理智的世界與感覺的世界
第五節 靈魂與肉體
第六節 愛與哲學
第七節 靈魂之轉變
第八節 概念說之困難第九節 餘論
第四章 虛無派———叔本華
第一節 叔本華哲學之來源
第二節 何為柏拉圖的概念
第三節 概念與個體之關係
第四節 超越的知識
第五節 愛之事業
第六節 永久的公道
第七節 「無」第八節 餘論
第五章 快樂派———楊朱
第一節 楊朱與道家之關係
第二節 楊朱之人生觀
第三節 楊朱之人生術
第四節 不顧社會制裁
第五節 不顧任何結果
第六節 救世之法第七節 餘論
第六章 功利派———墨家
第一節 普通原理
第二節 客觀的標準
第三節 實驗主義的方法
第四節 何為人民之大利
第五節 兼愛
第六節 宗教的制裁
第七節 政治的制裁
第八節 餘論
第七章 進步派———笛卡兒、培根、費希特
第一節 進步主義之要素
第二節 進步主義與耶教之關係
第三節 笛卡兒注重知識之動機
第四節 笛卡兒求知識之方法
第五節 笛卡兒對於將來之希望
第六節 培根注重權力之動機
第七節 培根求知識之方法
第八節 培根對於將來之希望
第九節 費希特所主張之道德進步
第十節 費希特對於自我之肯定
第十一節 費希特之求助於信仰
第十二節 餘論
第八章 儒家
第一節 道之觀念
第二節 實用藝術之起源
第三節 禮樂
第四節 國家之起源
第五節 宇宙之演化
第六節 活動之好
第七節 忠恕與正名
第八節 合理的幸福
第九節 合內外之道
第十節 餘論
第九章 亞力士多德
第一節 亞力士多德與柏拉圖之異點
第二節 概念在亞力士多德哲學中之地位
第三節 愛與終因
第四節 所謂上帝
第五節 靈魂與肉體
第六節 不好之起源
第七節 藝術之目的
第八節 國家之起源第九節 道德與中
第十節 快樂與活動
第十一節 思考的生活
第十二節 餘論
第十章 新儒家
第一節 萬物一體
第二節 致良知
第三節 對於「二氏」之批評
第四節 愛之中道
第五節 惡之起源
第六節 動靜合一
第七節 餘論
第十一章 黑格爾
第一節 黑格爾對於康德及費希特之批評
第二節 「在自」、「為自」與「為他」第三節 對於「創世」之解釋
第四節 對於「墮落」之解釋
第五節 偽與惡
第六節 文化之目的
第七節 絕對的知識
第八節 餘論
第十二章 一個新人生論(上)
第一節 實用主義的觀點與新實在論的觀點
第二節 宇宙及人在其中之地位
第三節 人生之真相及人生之目的
第四節 欲與好
第五節 天道與人道
第六節 中和及通
第七節 人性與道德制度及風俗習慣
第十三章 一個新人生論(下)
第一節 文學美術
第二節 宗教及宗教經驗
第三節 意志自由問題
第四節 幸偶
第五節 人生術第六節 死及不死
參考文獻
- ↑ 出版社集團簡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
- ↑ 出版社和出版公司三個最大的區別,不懂的話,你越出書越窮,搜狐,20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