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保障的「中國答卷」
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現代文明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不懈追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工作,堅持生存權、發展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堅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兜底民生保障 築牢人權基礎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起了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全民醫療保障網。
回溯兩年多的抗疫歷程,與新冠病毒的頑強鬥爭就是一場波瀾壯闊的生命權和健康權的保衛戰。從疫情暴發初期,黨中央舉全國之力實施規模空前的生命救援,到常態化防控階段不斷補齊短板弱項,構築免疫屏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權理念得到極大彰顯。346支國家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千里馳援湖北;用10多天時間先後建成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堅持向科學要答案,檢測率、治癒率持續提高,感染率、病亡率不斷降低,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生存權利的有效保障、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是享有和發展其他人權的前提和基礎。
碧綠連綿的茶田,淙淙流淌的小溪……走進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惠明寺村,畲族茶農們正在忙碌。這裡是全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也曾是國家級貧困縣。2014年5月份,村民雷麗芬通過政府支持的無息貸款,註冊了家庭農場,開始做茶葉生意。如今,她已還完貸款,擺脫低收入農戶身份,還計劃再添些人手,擴大經營規模。縣長鍾海燕告訴記者:「2020年,全縣茶園7.16萬畝,總產值4.89億元,惠明茶真正成了茶農致富增收的『金葉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決心克服實現人權的最大障礙。經過8年奮鬥,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國全面消除絕對貧困,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
外交部人權事務特別代表李笑梅表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這是最大的人權工程、最好的人權實踐,不僅譜寫了中國人權事業的新篇章,也是世界人權事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豐富發展了人權文明的多樣性。」
解決「急難愁盼」 促進全面發展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着力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動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權利、政治權利協調發展,促進人權事業全面躍升。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印證了人民群眾持續增強的獲得感。「十三五」時期,城鎮新增就業6564萬人,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惠及近1億人次;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全國社保卡持卡人數達13.55億人,覆蓋96%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90%;1710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失學輟學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4%……更穩定的就業、更可靠的保障、更便捷的出行、更均衡的教育、更切實的公平,無一不詮釋着「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為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首份宣言書和路線圖,《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21—2025年)》首次將生態環境權利獨立成章,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並列,賦予了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全新意蘊。
走進新疆瑪納斯國家濕地公園,蘆葦搖曳,水鳥嬉戲,一幅美不勝收的生態畫卷令人心醉。管護隊隊長劉永軍告訴記者:「這裡位於世界候鳥遷徙3號線(東非西亞線)上,優美的生態系統和安全的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大量候鳥的家園和驛站。」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控制生態惡化、防治環境污染等一系列環境問題,有力保障公眾的環境權益。數據顯示,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2021年全國339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87.5%,藍天白雲成為「常客」;全國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公眾在生態環境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增強。
關注特定群體 共享發展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保障大多數人的人權,還要對少數民族、殘疾人、老年人、婦女、兒童等特定群體的權益給予特殊保護,讓全體人民都擁有平等發展機會,共享人格尊嚴和人生價值。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來自內蒙古杭錦旗的「治沙能手」敖特更花作為少數民族代表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她激動地表示:「我要號召更多牧民守護好草原。」如今,敖特更花的綠化事業已經從內蒙古拓展到新疆、西藏,不僅幫助當地百姓增收致富,還與各族群眾結下了深厚友誼。
各族人民互幫互助、親如一家,折射出我國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一貫主張。「十三五」時期,全國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修改50餘部自治條例,為依法保障少數民族公民合法權益提供法律支撐;全國52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語言,民族地區雙語教學不斷加強;加大少數民族古籍搶救力度,民族八省區1940個村落實施掛牌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傳承……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上,47名來自重慶特殊教育中心的盲童在鳥巢奏響國際殘奧委會會歌;聽障舞蹈演員在手語老師的指揮下舞出一個流動的冰雪世界。殘疾人體育的蓬勃發展,是我國8500萬殘疾人平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發展成果的縮影。「十三五」時期,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輔助器具適配率均超過80%;殘疾人「兩項補貼」實現「跨省通辦」「全程網辦」;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達881.6萬……
打開「時間銀行」,選擇「家務料理」,點擊「下單」,預約上門時間……家住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的陳秀英熟練地用手機呼叫志願者上門服務。南京養老志願服務聯合會會長史秀蓮告訴記者,目前南京市已建設「時間銀行」服務點1327個,招募5.09萬名志願者,直接服務5.11萬名老人。從家庭養老床位、互助養老、老年餐桌、綜合性社區養老等養老服務的創新探索,到着眼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智能產品適老化改造和信息無障礙環境建設,以及不斷建機制、搭平台幫助更多「活力老人」參與社會活動,我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滿足2.64億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目前,我國已建立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規在內的全面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的法律體系,先後制定實施了3個周期的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在消除性別歧視、預防家庭暴力、反對拐賣人口、關愛睏境兒童等方面均出台相關政策法規,全方位築牢婦女兒童權益的法治屏障。
人權保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點,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適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新征程上,中國人權事業必將達到新的高度,為國際人權事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