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孤獨的曇花(尤其拉)
作品欣賞
人是孤獨的曇花
世上萬物都是連一塊兒,沒有什麼是落單的。我們嘴邊常說的孤獨,也就一感覺,哪真會有絕對的孤零零。就算你是一簑翁,獨釣寒江雪,不也有魚作伴,有一雪湖靜佇在北風裡,你的塵間顛簸,娓娓的思緒亦擺動在浮標上。孤獨是一情緒?進而會是獨醒的境界?森林裡萬葉零落,你是那秋枝劍指蒼穹?別惹蒼天一笑了。 宇宙之大,地球可當一粒紅塵。據說人的精神想象可攘括千萬個宇宙,誠然,而大氣層卻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沒有人的孤獨比地球本身更甚,萌發生命的星球至今在茫茫天宇也就地球能獨享,或許是人的眼界在現有的技術手段下,無緣獲知那浩渺的角落裡也有生命的跡象吧。 真正的孤獨無從言道。譬如石之雄立而崖無言,水之千里而河默默,無言而存乃實存。人的孤獨與之相比是小孤小獨,一時的蒼涼,成萬古的詩章,如陳子昂之「念天地之悠悠,獨悵然而泣下」。可謂驚生靈而泣鬼神,為詩中絕響。 生命之外皆為荒涼大漠,無論是你頭頂的星空還是腳踏的礦物,本性上與茫茫戈壁,太陽上的熔火一樣,只是物質和能量的自在的無窮運動,那種孤獨,不是人間的語言可以輕易涉足其間的。人的孤獨是人本性上將那自然的本質反映到心靈里,人的孤獨是人環顧世界而生的詩人般的愁緒,孤獨是深不見底的隕石坑。 人類社會不同於物質自然,它是由人創造和不斷更新的物質精神運動,而且是一種不斷加速的變速運動,是一種可驚的星球奇觀。如果將自然物質的惰性運動看成是衰減能量的運動,那麼人類社會就是一種主動的富積能量的運動,總體而言,後者的運動雖有目標,可人類的意志似乎難以把握。火車不停地開着,可司機們各行起事,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盤,爭個不亦樂乎,誰也不買誰的賬。最使人覺得憂心和焦慮,也使人陡生孤獨感的思考是:火車什麼時候出軌? 沿着孤獨的兩岸向淺水處摸索,某些孤獨就顯的越來越輕薄,越來越矯情。當人將自己當成純物質能量的運動個體,就絕無孤獨感的產生,比如動物們就沒有孤獨的清晰意識,不會象人一樣,靠反思來把握自己的存在,體會不可言喻的孤獨。人越是精神的就越能感受得到孤獨,反之,精神匱乏的人,其孤獨感則沒那麼深刻,那麼強烈。天才的孤獨是人類孤獨的極端,層層滑落下來,孤獨的水份也就越摻越多,直到你我,所言說的孤獨,已經沒有任何的蒼涼感和痛徹肺腑的無奈了。 人類所有有價值的精神收穫都是孤獨的產物和個體的發明。問題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誰也無法消除),而是如何利用它。孤獨是人存在的性質之一,沒有孤獨,人的靈魂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據,好比說,你還沒有註冊,你還不擁有獨立的靈魂的權利。這就存在一個悖論:孤獨使人覺得可悲或悲壯,而沒有孤獨,人又沒有尊嚴和驕傲。這兩難境地,即是個人的處境也是人類的處境。 在現代,有着精確科學概念和邏輯範式的知識的普及,將古代政治歷史文化和宗教文化,那些充滿溫情脈脈,實際上是胡羅卜加枷鎖的文化,一種深厚的混合物基本清除出普通人的精神視野。而人是歷史的存在,割斷歷史使人生出孤獨感,尤其是中國歷史浩然渺遠如曾經的黃河之水,炎黃子孫皆有着與身俱來的歷史維繫,所以,歷史自豪感,從甲古文到現代簡體漢字,從漢賦唐詩到如今發達的出版業,我們已經很難從源頭耙梳整個的歷史文化,我們僅僅通過一葉知秋的感悟來猜測那個龐大的知識體的存在,卻無法走進它的核心,遠古的語言早已是心照不宣的密碼了。即使是偉大的本土學者也很難從容不迫地走過那悠長的歷史迴廊,去欣賞那園林的深幽景致,每一次戰爭的意義,朝代更迭的四季變化,官僚的心聲,農奴的吟唱……每每想到此,孤獨感就會如同一股狼煙般緩慢升起,瀰漫天際,將我的思維堵塞住,久久不能散去。 就個人的歷史而言,出從生到死亡,擺到歷史長河裡類乎河面上的一道浪的忽閃,某種無足輕重的必然性使人生出孤獨的感受,生出自憐的惆悵,發於同類而求共鳴。人為擺脫孤獨求慰籍,熱衷於在神和佛的寧靜中求得護佑,在宗教的教義里尋求永恆的超越,可這些從本質上來說,和孤獨最深的要義完全一致,它使人叛銥孤獨,將人的現實活力歸於冰凍的物質境地,與無生命的物質同一,你看到佛了,見到神了,你超越了,你永恆了,人的任何孤獨都傾向於消除人的不自然性。 正常而言,人(包括所有生物)活着本身就是自然進程中一枝奇異的分岔,所有物質都是衰減能量和結構分解的,而生命體則反之,能積聚,轉化能量,進化和更新結構,靠自我繁衍保持恆久的生態平衡。這是反自然的,就此而推論,人類社會的運動,其本質就是反自然,是違反幾十億年的自然演化規律,是造了自然的反,是生命與物質鬥爭的勝利。誰若說自己的生命是合乎物質自然的,那也就是說,他要遺棄自己的人的存在本性,喪失人的孤獨感,而去和冰冷的物質世界擁抱在一起。儘管個體的人,最終誰也是不得不回到物質世界,即使你是個領袖,天才,大師,也一樣早有了歸途。可就如曇花一現一樣,畢竟,我們曾經是曇花,在地球的表面熱烈地開放過,開得孤獨卻很鮮艷奪目,自感滿足!
作者簡介
尤其拉,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