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城
作品欣賞
蘇州城已經有了一些節日的氣息,到處都在進行清掃、修建,是為了慶祝她二千五百歲的生日。一個本來就很美麗的城市,只消稍稍地打扮一下,便會顯得更加嫵媚。欲把蘇州比西子,淡梳濃抹也相宜。
蘇州城,一顆東方的明珠,一個江南的美人,嫻靜、高雅,有很深厚的文化教養,又是那麼多才多藝,歷兩千五百年而不衰老,閱盡滄桑後又煥發青春,實在有點不可思議。如果去詢問她駐顏有何妙術,卻又發現她一未吃珍珠粉,二未吃人參蜂皇漿,更未偷食長生不老之藥。除掉她的天生麗質,即某些特殊的地理條件之外,主要是靠那些名不見經傳的人,那些人為了生活,為了改善生活,為了美化生活而日日夜夜地辛勞、謀劃。蘇州人形容此種辛勞有句土話,叫「勿停格爬」。修建房屋叫爬房子,做家俱叫爬家什,侍弄盆景叫爬盆景。一家一戶地爬,一代一代地爬,便爬出了一個美麗的蘇州城。而且使其永葆青春。爬,不是奔,需要耐心、細緻、堅韌。於是,那精巧與細緻便成了蘇州的特色。蘇州的園林,蘇州的剌繡,蘇州的美食,蘇州人的待人接物等等都與精巧、細緻不可分。此種特色不可替代,獲得八方人士的青睞。
我們的祖先也許並未想到要故意去創造蘇州的特色,沒有想到要創造一顆東方的明珠或培養一位絕代的佳人。他們只是在和生活的搏鬥與享用之中,把自己的個性、愛好、審美觀點滲透到私人生活與公共生活之中,一旦形成風習,便會得到維護與發展,半是天生,半是人為,任何英雄豪傑都是無法左右的。慶祝蘇州建城二千五百周年,實際上是為了緬懷我們那些『勿停格爬』的祖先,他們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與可貴的城市特點,同時也是為了慶祝我們自己『爬』得也很艱難,而且終於爬過了十分艱難與百般困擾的近十年。回過頭來看看蘇州城,倒也做了不少事情。人與城的關係要回過頭來看看才能明白,人活百年已經十分稀有了,一個城市卻能活二千五百年,三千年……城市是人的物化,人的精神的轉化,每個為這個城市做過一些好事的人,雖然沒有留下名字,卻都會在這個長生不老的城市中留下有形無形的痕跡。你在蘇州的大街小巷中走走,看見一座園子,一頂小橋,一個井圈,一間臨河的小樓,會覺得古樸、優美。再往深處一想,便會有許多曾經活着的人顯現在你的面前。你仿佛看到一位白髮的長者種下了一棵小樹,如今已長得參天蔽日;你好像看到幾個混身污泥的掘井人蹲在牆角里抽煙,如今那青石井欄已被吊桶繩磨出幾十條一寸多深凹痕,使得許多國外的旅遊者都很驚奇,覺得這樣的井圈應該陳列在博物館裡……
中國人有個習慣,逢五逢十是大慶,等到慶祝蘇州建城三千年的時候,我們這一代人早就灰飛煙滅了,但也和古人一樣,凡是給這個城市做過一些好事的人,都會為這個城市留一點有形或無形的痕跡。只是有一點大家不必計較,不必計較那痕跡是你的還是我的,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1]
作者簡介
陸文夫(1928年3月23日-2005年7月9日)當代作家。江蘇泰興人。從小喜愛文學。1948年畢業於蘇州中學,赴蘇北解放區。翌年隨軍渡江到蘇州,任新華社蘇州支社採訪員、《新蘇州報》記者。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1956年發表成名作、短篇小說《小巷深處》。1957年調江蘇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因參加籌辦《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反黨集團」成員,長期下放到工廠、農村勞動。粉碎「四人幫」後平反。1978年返蘇州從事專業創作。後任蘇州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飲譽文壇的《獻身》、《小販世家》、《圍牆》分獲第1、3、6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美食家》獲第3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已出版小說集《榮譽》、《二遇周泰》、《小巷深處》、《特別法庭》、《小巷人物誌》、《圍牆》、《陸文夫中篇小說選》,長篇小說《人之窩》,文論集《小說門外談》等。陸文夫的小說常寫閭巷中的凡人小事,深蘊着時代和歷史的內涵,清雋秀逸,含蓄幽深,淳樸自然,展現了濃郁的姑蘇地方色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