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亳(bó)州,简称亳,古称“谯(qiao)城”,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距省城合肥330公里,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面积8374平方公里。[1]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炎黄时代,帝喾(黄帝曾孙)代颛顼为帝,都于亳。西周时,姜姓焦国迁都于此,修筑焦城。自秦时置谯县以来,历经朝代更迭,大都系州、郡或县建制,其间魏黄初二年(221年)封谯郡为 “陪都”。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韩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三年。亳州成为三朝古都之地。

亳州市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其中谯城区为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乡镇、街道(场)91个,其中乡镇79个,街道10个,林场2个。中心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218平方公里, 城镇化率年均增速居安徽省第1位。

亳州有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文化旅游、煤化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

亳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世界中医药之都百强药企业半数落户亳州[2],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皖北旅游中心城市 和省域交汇中心城市。


目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距省城合肥330公里,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北依河南省商丘市,西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面积837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亳州市全境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西北部谯城区詹楼地势最高,海拔42.5米;东南以利辛县展沟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对落差20.5米。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

亳州市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除蒙城和涡阳零星分布的剥蚀残丘以外总体为典型的黄淮堆积型地貌,为近代黄河泛滥沉积区域,微地貌分为河漫滩、泛滥微高地、泛滥坡平地、决口扇形地、河间洼地、河间平地、低丘7种类型。

土壤

亳州市土壤类型主要有砂礓黑土、潮土、棕壤土和石灰土。其中砂礓黑土(又叫青黑土)是一种具有腐泥状黑土层和浅育性砂礓层的暗色土壤,是古老的农业区耕作土壤之一,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1.6%;潮土系黄泛沉积物发育而成,约占总面积的23.2%;棕壤土系老的黄土性冲击母质所形成,分布于河流中游沿岸,呈带状分布,占土地总面积的1.5%。石灰土系以石灰岩为主的风化积物发育而成,均集中在小山丘周围,约占土地面积的3.7%。

气候

亳州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变化大,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9℃,平均日照2184小时,平均无霜期213天,平均年降水量831毫米。

水文

亳州市辖区内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367条,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72条,100 平方公里以上河道42条,分属淮河水系和洪泽湖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 涡河左岸自谯城区牛集镇灵子门行政村代桥自然村首先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移村集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自谯城区淝河镇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利辛县展沟镇出境 入凤台、颍上县界,境内长123.4公里,流域面积1871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亳州市土地总面积为852258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7079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24790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9539公顷。

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显示:亳州市有农用地707929.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07%,其中耕地598701.97公顷,在三县一区土地利用中均占主体地位,在各县区空间上的分布较为均匀;园地6725.02公顷,主要分布于谯城区;林地23189.03公顷,在各县区均有分布,以谯城区为最;牧草地108.11公顷,约80%的牧草地分布于涡阳县;其他农用地79205.31公顷,各县区其他农用地在其农用地中所占比例以蒙城县为最高,其次是利辛县。

亳州市有建设用地124789.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64%,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05135.62公顷,各县区城乡建设用地占其建设用地总规模比例介于76.49%-90.37%之间,高低顺序依次为谯城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交通运输用地8987.81公顷,均匀分布于各县区;水利设施用地9484.50公顷,过半分布于利辛县;其他建设用地1181.67公顷,主要分布于涡阳县、蒙城县。

亳州市有其他土地19538.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29%,在各县区分布比例谯城最高,利辛最低,涡阳、利辛两县居于两者之间。

生物资源

截至2015年底,亳州市活立木总蓄积量1227.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26%,林木绿化率22.14%。亳州市中药材种植4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52.28千公顷,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亳州市户籍人口634.4万人,比2013年增加1.44万人;常住人口为499.6万人,城镇化率35.7%,较201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9.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0‰;死亡人口5万人,死亡率为7.8‰;人口自然增长率7.2‰。

2015年,亳州市户籍人口635万人,比2014年增加0.6万人;常住人口为504.7万人,城镇化率37%,较201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8.8‰;死亡人口4.2万人,死亡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12.3‰。

2016年,亳州市户籍人口646.8万人,比2015年增加11.9万人;常住人口为510.4万人,城镇化率38.3%,较201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人口2.7万人,死亡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13.3‰。

2017年,亳州市户籍人口650.8万人,比2016年增加3.9万人;常住人口为516.9万人,城镇化率39.8%,较上2016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2.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9.1‰;死亡人口8.1万人,死亡率为12.4‰;人口自然增长率6.7‰。

2018年,亳州市户籍人口656.8万人,比上年增加6万人;常住人口为523.7万人,城镇化率41%,较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0.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6‰;死亡人口3.8万人,死亡率为5.8‰;人口自然增长率10.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