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亭林園

來自 新浪網的圖片

亭林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西北隅,園中的玉峰山形似馬鞍,曾名為馬鞍山公園,後因紀念顧炎武(號亭林)而改名,公園占地面積為850餘畝。 亭林園內有顧炎武紀念館、崑曲博物館、昆石館等建築,有昆石、瓊花、並蒂蓮等景觀,其中昆石在2007年被崑山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崑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

目錄

歷史沿革

亭林園原為幾個私家園林,清光緒二十三年(1906年)合併成公園,稱馬鞍山公園。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為紀念鄉賢顧炎武,弘揚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馬鞍山公園更名為亭林公園。 2000年,亭林公園更名為亭林園。 2023年8月,亭林園河心島北跨橋順利合龍。

園區布局

亭林園北部的玉峰山,是崑山市內唯一的山,南部的東側是展館和遊樂園,西側坐擁一片湖面。南側馬鞍山東路上自東向西依次有四個大門,東門,東南門,西門,西北門,東門是正大門,「亭林三館」崑曲博物館、顧炎武紀念館、昆石館都集中在東門處,崑曲博物館最裡面是戲台。東門進門左手轉彎,有遊樂園、國防教育園、動物園、萬蛇谷。公園西部的湖面可以划船。湖區靠近西門的地方有一人工沙灘,叫百步沙。

自然資源

截至2023年9月,亭林園裡有在冊古樹名木163棵,已逐一建檔、逐株保護,包括千年銀杏1棵,500年以上紫藤、紫薇等5棵,300年以上瓊花、圓柏等28棵。

主要景點

抱玉洞 抱玉洞位於亭林園芙蓉嶺下,在玉泉井西,為梁慧向禪師石室。後寺僧感其開山之功,鏤禪師石像其中。明萬曆初邑丞麻陽劉諧改稱抱玉洞,邑人俞允文題。「文化大革命」中石像被毀,後建園辦聘匠工,重刻頭像,扶正位置,恢復原貌。1997年,被評定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蓴菜橋 蓴菜橋位於亭林園西南部。原在崑山城內新陽街和后街交會處,橫跨街河南段,系武康石宋橋。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置新陽縣,因擴路加寬橋面;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因建中山堂,拓寬新陽街拆去一半。橋南為花崗石欄杆,橋北欄杆刻立體雙龍戲珠圖,崑山城區改造時被拆。2000年,將橋原構件橋面、橋柱移建現址。 顧鼎臣祠堂 顧鼎臣祠堂位於亭林園正門邊,為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在原慧聚寺法華堂址。1998年,崑山市人民政府撥資按原式重建。中央供顧鼎臣塑像,天井西側立「太子太保文康顧公崇功祠碑」,碑高2米,寬1米,東西分別栽玉蘭、桂樹各一株。意為「金玉滿堂」。 戒石碑 戒石碑由《公生明》石碑和《廉生威》石碑組成。其中《公生明》石碑立於顧文康公崇功祠東側,碑高162厘米,寬63厘米。此碑系清代崑山知縣董正位於康熙十年(1671年)修葺縣衙時添建的,原立於縣衙大堂前甬道上,稱為「戒石亭」。石碑正面刻有「公生明」三字,楷體陽文直書。《廉生威》石碑,與《公生明》石碑左右並立。碑高168厘米,寬55厘米。 石碑正面為「廉生威」三字,為楷體陽文直書。 林跡亭 林跡亭在亭林園西北部,在山南中部半山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兩江總督陶澍建。檐高2.7米,寬4米,長4米,為四落水歇山式四角方亭。同年,江蘇巡撫林則徐奉旨疏浚婁江和白茆河,農曆六月二十六日來崑山,應崑山知縣孫琬之邀請,游馬鞍山,登亭,欣然命筆,手書亭聯:「有情碧嶂團欒繞,得意孤亭縹緲間」。 劉過墓 劉過墓位於亭林園馬鞍山東麓,用花崗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高2米,周長11.5米,泥土封頂,墓前立隸書「廬陵處士龍洲先生之墓」,為花崗石墓碑,是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羅漢橋 羅漢橋原在集街中段與甲子弄交會處,跨甲子河北端,系武康石抬梁式平橋,跨度3米,橋長7.25米, 寬2.1米。橋基由武康石精雕唐宋風格牡丹纏蓮花圖案。元至正二年(1342年)建,清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崑山城區改造時被拆。2000年,將原構件按原樣移建在亭林園西山風景區現址。 三貞碑 三貞碑在亭林園牌坊前東側牆下,立於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為紀念本地李氏、薛氏、黃氏三位貞烈女子所立。全碑為石幢形制,呈正方形,頂端略有損。碑殘高約1.3米,每面寬0.8米,碑除北面無字外,其餘三側,分別用篆、楷、行書三種字體刻錄了碑文,東面刻方鵬楷書「三貞祠銘」、南面刻周倫行書「三貞祠頌、」西面刻王綸篆書「三貞祠贊」。記述了李氏、薛氏、黃氏三位女性的貞、孝、節、烈的事跡。 唯一亭 唯一亭位於亭林園東側。方還(1866年—1932年),原名張方中,字唯一,崑山蓬朗人。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4月病逝於南京,後公葬於馬鞍山東南麓東齋荷花池畔,並建「方還亭」,以紀念這位為故鄉作出貢獻的崑山名士。 文筆峰 文筆峰位於亭林園馬鞍山西紫雲岩上,在古春風亭前。傳聞宋孝宗時見魁星於此。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衛涇擢進士第一,為紀念昆邑第一位狀元而立。明萬曆四年(1576年),知縣申思科移建文筆峰於現址。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南巡於三月二十四日登文筆峰,並有詩。 玉峰古文化遺址位於亭林園西山風景區內,於1992年11月被發現,是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最早的人類生活居住區之一。 昆石館 昆石館又名玲瓏石館,設於亭林園東齋內,建於1997年。2005年,崑山市人民政府撥專款對其進行了改造,並重新布館。昆石產於崑山亭林園內馬鞍山中,其色白如玉,故馬鞍山又名玉峰山。昆石天然多竅,色澤白如雪,黃如玉,晶瑩剔透,體態玉潔冰清,具有皺、瘦、透、漏、傴諸特點,故又名巧石、玉石、玲瓏石。陳列在昆石館大廳里的「春雲出岫」和「秋水橫波」兩座昆石,在明、清舊志上有記載。 崑曲博物館 崑曲博物館始建於1993年,總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2005年,崑山市人民政府對館舍進行了修葺改建和內部重新布館。此館由上海同濟大學專家設計,以崑曲水磨腔為構思,把溪水引入館內,運用傳統的古建築園藝,以舞台為中心,以觀演樓為對襯,使圍繞其間的樓、台、廊、坪,環溪流水,綠樹粉牆,交相輝映。 顧炎武紀念館 顧炎武紀念館位於亭林園東部。民國三十五年(1936年)初建時稱亭林先生祠,1984年更名顧炎武紀念館。1989年崑山縣人民政府撥款於現址興建,1990年落成。2005年對館舍進行了重新布館改造。顧炎武紀念館背山面南,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由正廳、圍廊、門廳組成,館前有顧炎武石雕全身像。正廳是館的主建築,青磚青瓦磚木結構,古式重檐,宏麗軒昂,古雅雄偉。門額「顧炎武紀念館」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胡厥文手書。展廳內陳列的是繪畫、實物、照片、圖表、圖片、模型、實景、雕塑等,主要介紹顧炎武的生平、思想及對顧炎武的研究、評價與題詞。館前東大草坪上的顧炎武花崗石雕像,昂首挺立,雙目炯炯,衣襟飄曳,象徵顧炎武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石像後黑花崗石貼面古式照壁上刻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石像東側牆門,寓意顧炎武走出家門,投身社會調查研究,著書立說。西側為紀念顧炎武70歲去世而雕刻的七隻石燈籠。該館是崑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