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亨利克·顯克微支

亨利克·顯克微支(Henryk Adam Aleksander Pius Sienkiewicz,1846年5月5日-1916年11月15日),波蘭作家,天主教徒。

一些被公眾認為是聖人的人[1],可能從沒有得到任何教會認可。即使在天主教內,不同教區和不同主教團對不同聖人的敬禮也不一定相同。有些教團通常只敬禮本教團所認可的聖人;有些聖人則只在其家鄉受到敬禮。在東正教[2]中,於教區內去世的成員,一般會在所屬教區的禮儀中被曕仰。

目錄

簡介

主要作品有歷史小說衛國三部曲:《火與劍》、《洪流》及《星火燎原》,主要反映的是17世紀時波蘭人民反抗外國入侵的故事。他的其他著作包括《十字軍騎士》、《你往何處去/暴君焚城錄》、《在沙漠與荒野中》等。由於「他史詩一般的作品表現出的卓越成就」,獲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位以長篇小說創作的卓越成就獲取諾貝爾文學獎的人。20世紀初時,魯迅、周作人等人就開始將顯克微支的作品翻譯成中文,如今他的大部分長篇小說和部分中、短篇小說都有中文版本。

顯克微支出生在俄占波蘭的伏拉·奧克熱雅村(Wola Okrzejska)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這個村莊位於華沙東部不遠處。1862年,為了籌集資金,家長們賣掉了土地和房產舉家遷往華沙,顯克微支在華沙度過了他的中學時代。1866年他考入華沙大學,先是學習法律和醫學,然後又開始學習歷史和文學。學生時代顯克微支就開始為報紙撰寫專欄,受沃爾特·斯科特爵士和亞歷山大·仲馬等人的影響,顯克微支開始嘗試撰寫歷史小說。1870年顯克微支大學畢業時沒有獲得文憑,他以一個自由記者的身份開始了新的生活,偶爾也寫些小故事。1872年他寫出了第一部小說,描寫的是學生的生活,1874年以後他成為了雙周刊《麥田》(Niwa)文學部門的編輯和撰稿人。1874年8月期間還迎娶了第一位妻子。

1876年至1878年他作為《波蘭報》(Gazeta Polska)的通訊記者來到了北美,他將北美的所見所聞陸續發表在波蘭報上,日後又編輯成了散文集《旅美書簡》。在美國期間,顯克微支也創作了一些短篇小說,他還參與到了波蘭裔女演員海倫·莫德赫斯卡(Helena Modrzejewska)和她的同伴建設加州農村公社的活動中,儘管身體不好,顯克微支回到歐洲後又瀏覽了法國和意大利等地並發表了一些演說,1879年回到華沙,期間他創作了《為了麵包》、《燈塔守夜人》、《碳素鉛筆》等中短篇小說。1881年顯克微支同第二任妻子瑪麗亞(Maria,和第一任妻子同名)結婚,第二年辭去波蘭報記者的職務,開始擔任《世界》(Slowo)雜誌的主編,同年兒子亨利·約瑟夫(Henryk Jozef)出世。擔任主編期間顯克微支仍然在寫小故事,1884年終於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長篇歷史小說《火與劍》,女兒雅德維加(Jadwiga)也在同年出生。火與劍的成功給顯克微支帶來了巨大的榮譽,他很快就開始撰寫歷史三部曲的第二本:《洪流》。然而不幸的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肺結核加劇,顯克微支陪她在歐洲各地旅遊。他們的經濟狀況並不理想,即便在旅途中顯克微支也沒有停止寫作,1885年10月19日瑪麗亞去世。妻子逝世後顯克微支仍然在旅行,1886年《洪流》面世,第二年他又開始撰寫《渥洛杜耶夫斯基先生》,這篇小說完成於1888年。

歷史三部曲結束後,顯克微支完成了一部現代小說《毫無規則》。1890年末他前往埃及,將非洲的見聞寫成了《非洲書簡》。1893年他開始撰寫一本新的長篇小說《波瓦涅茨基一家》,兩年後《你往何處去》開工,正是這部長篇小說使顯克微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為了完成《你往何處去》,顯克微支還親自到意大利取材。另一部歷史小說《十字軍騎士》差不多於同時開始構思,1886年《你往何處去》連載完畢,而《十字軍騎士》直到1900年才完工。熱愛旅行的顯克微支在1899年時接受了一個職位,他成為了華沙記者和作家合理基金協會(Kasa Przezornosci i Pomocy dla Literatow i Dziennikarzy)的主席。1900年《十字軍騎士》出版後,顯克微支在亞捷隆大學舉行了慶祝並獲得了巨大的榮耀,波蘭政府還在凱爾采附近贈送了一處鄉間別墅。在《十字軍騎士》之後,顯克微支沒有再寫出多少轟動性的作品。1904年顯克微支第三度結婚,對象是外甥女瑪麗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顯克微支前往瑞士避難。他還是瑞士「戰爭受害波蘭同胞慰藉委員會」的成員,1916年11月15日顯克微支死於瑞士沃韋,直到8年之後他的遺體才運回祖國波蘭,他還有一部未完成的遺作《軍團》。

視頻

亨利克·顯克微支 相關視頻

歐亞研究 俄羅斯文學顯然是東正教與俄羅斯社會現實相互對話的產物
羅馬教皇和俄國東正教大牧首進行歷史性會面

參考文獻